-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探究[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总结其治疗慢性心衰的经验。方法:抽取我院于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56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8名,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28名,行单纯西医治疗。疗程结束后随访1月-1年,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脑钠肽进行测定并对疗效结果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患者相比,治疗后实验组血脑钠肽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首选单纯西医治疗: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实验组所有患者均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于对照组相同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在慢性心衰早期通过强心通脉汤加以治疗,其组成为黄芪(治疗气虚浮肿尿少之要药)40g,人参(为疗虚劳内伤之第一要药)15g,白术(治痰饮水肿之良药)20g,丹参(活血化瘀要药)30g,三七(血证良药)15g。慢性心衰晚期由于阳虚水泛证,故在强心通脉汤的基础上加附子、桂枝(均能温经通阳,祛寒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化瘀利水之功。疗程结束后随访1月至1年,采集患者清晨安静卧位时静脉血3ml用免疫荧光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脑钠肽进行测定,并对疗效结果进行统计。统计采用本院指定的疗效判定标准,具体如下:①无效:疗程结束时心力衰竭症状(血压、心率、心功能、心电图)基本无改变,患者活动受限或恶化;②有效:疗程结束时心力衰竭症状好转,患者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或轻微受限;③显效:疗程结束时心力衰竭症状消失,患者活动恢复到正常,其余各项监测指标亦恢复至正常。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l3,O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定为P≤0.05,比较均采用x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相比,治疗后实验组血脑钠肽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实验组术后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包括显效和有效)为96.4%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为临床最常见的器质性心脏病类型,由于患者自身的特殊性和慢性心力衰竭的复杂性,导致其多为老年人患病,以水湿内停为标,心气虚为本,瘀血内阻,气虚不能运行血液。故建议以益气、温阳为治本之法,《金匮要略》中“腰以下肿,当利小便”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治标之法。据文献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已开始广泛应用,强心通脉汤以益气活血药配伍为基础,纠正人体脏气虚衰;而活血药可通利血脉,促进血行。二者配伍,益气以助气行,气行则血行,相须为用。因此,慢性心力衰竭早期采用中药治疗并行合并康复锻炼,术后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相比,治疗后实验组血脑钠肽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包括显效和有效)为96.4%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与文献报道相符。
总之,随着中药治疗的不断发展,其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也日趋成熟,具有有效、简便、安全、快捷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应注意正确的治疗经验及规范的康复锻炼。
参考文献
[1]李大强,黄虔,熊斌,等,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和脑钠肽的关系及氨氯地平治疗作用,现代医院[J].2009;9(7):31-32
[2]朱明军,朱新峰,王永霞,从五行学说探讨全心衰竭与脏腑的关系,辽宁中西医结合杂志[J].2009;(6):924-925
[3]谢钢,郑晓黎,杨林,等,中西医结合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中外医疗[J].2010;29(23):126-127
[4]李湘玉,喻正科,蔡光先,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药研究进展,湖南中西医结合杂志[J].2010;(3):123-124
[5]陈统才,梁岩,应用B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现代医院[J].2009;9(1):46-47
[6]张艳,张溪嫒;礼海,等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撷菁,中华中西医结合药学刊[J].2009:27(4):68l-682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