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热型月经过多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热型月经过多临床体会月经过多在临床上甚为常见,在中医诊断中是一种独立的病证,而在西医诊断中只是一种症状。在治疗中,西医按症状而对症处理,效果有时很差,甚至无效。传统的中医辨证论治中,月经过多依据病因病机,一般可分为气虚、血热、血瘀三型。血热型月经过多的治疗方药,一般是运用保阴煎(《景岳全书》)加减,而笔者在临床上经过数年精心的理论学习与研究,采用犀角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味,结合西医诊病,与针对主要病因的西药选择联用,治疗血热型月经过多,通过多年的临床验证,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笔者诊治的血热型月经过多121例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治患者121例,均符合中医辨证血热型月经过多的证型。年龄16~49岁,平均36岁,其中<20岁7例,20~40岁83例,40~49岁31例。121例患者中合并月经先期39例,合并经间期出血13例,合并经期延长41例,合并前后不定期10例。
治疗方法:①中药辨证治疗:辨证要点为经来甚多,经色鲜红或深红,质稠黏有光泽,小腹作胀,血流出自觉有热感,可见唇干红,口渴,心烦,小便短黄,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以清热凉血,止血固冲。采用犀角地黄汤合二至丸辨证加减,方药组成:水牛角20~30g(先煎45~60分钟),干地黄20~30g,生白芍15~30g,丹皮6~10g,旱莲草10~20g,女贞子10~15g,阿胶9~15g(烊化兑服),海螵蛸10~20g,荆芥炭6~10g(研面吞服),黑茜草6~10g。若兼有气血虚弱,酌情加入西洋参、山药、龙眼肉等。血瘀明显,酌情可加入元胡、香附、益母草等。若外感热邪化火成毒,可加入黄芩、黄柏、红藤、桃仁等。每日一剂,水煎服,水牛角先煎45~60分钟,阿胶烊化兑服,荆芥炭研面吞服。在服药期间,注意适当休息,避免劳力过度。忌过食辛辣及肥甘厚味,饮食以清淡为主。注意生冷,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动怒、郁闷等。②西医治疗:首选用抗纤溶药如氨甲环酸,或抗PG合成药,如氟芬那酸、甲芬那酸。Preston(1995)等的研究显示治疗前月经失血量<200ml的患者,用氨甲环酸治疗后,92%的患者经期失血量可达到<80ml的正常范围。对要求避孕的患者,可选用内膜萎缩治疗。绝经过度期不再要求生育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子宫全切。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临床症状消失;②显效:临床症状减轻,减少失血量>40%;③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减少失血量<40%。
结 果
经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痊愈87例(72%),显效30例(25%),无效4例(3%)。合并子宫肌瘤者建议手术治疗,对无效、持久不愈、年长、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建议手术切除子宫。
典型病例:患者,女,17岁,于2011年6月8日初诊。主诉月经多,经期延长2个周期。现病史:14岁初潮,16岁建立了较为规律的月经周期,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月经初始1~4天内量多,后转间断性点滴不尽,色红,质稠,无明显血块,伴腰酸,随后到当地县医院就诊,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无排卵型),采用性激素、抗纤溶药物止血,人工周期法建立月经周期。主要用药:己烯雌酚、6-氨基己酸、黄体酮等,治疗后症状未见缓解。本次月经周期24天,就诊为月经期第3天,色红,量多,质地较稠,有少量血块,无明显异常气味,有轻微的疼痛,并伴有心烦,口渴,尿黄,白带尚可,全身未见发烧及其他异常。现仍然用性激素、抗纤溶药物止血,但出血量依然很多。舌质红,苔薄,微黄,脉象滑数。中医辨证为血分伏热,热扰血海,迫血下行,证属血热型月经过多。西医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停用现有治疗,应用中药治疗,方药组成:水牛角20g(先煎1小时),生白芍20g,丹皮10g,墨旱莲15g,黄芩15g,黄柏10g,黑茜草10g,海螵蛸15g,荆芥炭6g(砚面吞服),女贞子10g,阿胶9g(烊化兑服)。每日1剂,水煎服,3剂。于经期第5天起,口服己烯雌酚1mg,每日1次,共20天,于口服己烯雌酚的第16天起并用黄体酮1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共5天。服用中药2剂后,出血量减多半,3剂停止,为巩固疗效继服3剂。在这个周期内,再未见异常出血。2011年7月6日二诊,月经周期为28天,已转正常,月经量稍多,色红,无瘀血块及异常气味,未见心烦、口渴、疼痛等异常不适,察见舌质稍红,苔薄白,脉滑略数。再应用中药治疗,方药组成:水牛角20g(先煎1小时),干地黄20g,生白芍20g,丹皮10g,墨旱莲15g,黑茜草10g,海螵蛸15g,荆芥炭6g(砚面吞服),女贞子10g,阿胶9g(烊化兑服)。每日1剂,水煎服,共5剂。月经3天停止,其他未见异常,嘱患者停用西药,观察。此后停止所有用药,连续观察3个月经周期,月经均正常。
讨 论
中医所谓月经过多系指月经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