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温法治疗痰饮临证治疗体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温法治疗痰饮临证治疗体会

以温法治疗痰饮临证治疗体会【摘 要】: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8226;痰饮咳嗽病脉证》中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痰饮病治疗原则,为后世痰饮学说奠定了基础,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65377;脏腑之阳气不足无力运化水饮,是引起痰饮病的主要原因,总属阳虚阴盛#65380;本虚标实之候,温通阳气为治本之法#65377;笔者临床上采用温阳之法治疗痰饮之证,疗效甚佳#65377; 【关键词】:痰饮病;温法;临证体会 【中图分类号】R255.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061-01 痰饮是指三焦气化失常,水液在体内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65377;饮证分为痰饮#65380;悬饮#65380;溢饮#65380;支饮四类#65377;“痰饮”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四饮中的一饮,即饮聚于肠胃的一种病证,广义包括所有的痰证与饮证#65377;痰和饮都是津液在体内不能正常运化的病理产物,“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痰饮同出一源#65377;张仲景在《金匮要略#8226;痰饮咳嗽病脉证》中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痰饮病治疗原则#65377;笔者在领会其要旨的基础上,将该治法应用于与痰饮发病机理相似的疾病,如肾积水#65380;风湿病等的治疗,多能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65377; 1 肾结石伴少量积水 患者陈某,深圳市罗湖区人,男性,40岁,自觉左侧腰部反复隐痛4年,偶感疼痛加剧放射至同侧小腹#65380;腹股沟处,一星期前感小腹胀满,小便不畅,腰部寒凉,舌暗红,舌苔白滑,脉弦#65377;B超示内左肾内可见一约0.7cm×0.5cm强回声光团,伴声影,左肾集合系统分离,外形略增大;诊断为左肾结石伴少量积水#65377;中医辨证属石阻气滞,痰饮水停,治宜温阳利水#65380;理气排石止痛,予五苓散合肾气丸加减,处方:茯苓30g#65380;猪苓30g#65380;白芍20g#65380;熟地黄20g#65380;山药20g#65380;牡丹皮15g#65380;白术15g#65380;桂枝15g#65380;川椒l0#65380;延胡索12g#65380;乌药15g#65380;赤芍20g#65380;3剂后痛减,再服5剂后症状消失#65377;B超复查结石移至输尿尿管下段,肾水消失#65377; 【按】本证患者因长期石阻#65380;肾气亏损而使痰饮积聚#65377;以温阳之法除之,主以五苓散,功善温化水饮而可直达肾,利水渗湿,使痰饮邪有去路而得除;肾气丸温助肾中阳气,肾气足而气化得其所,痰饮化生之源自除;佐加川椒及乌药鼓舞肾气;延胡索及赤芍行气止痛,效果良好#65377; 2 风湿病腰膝疼痛 患者吴某,45岁,深圳市罗湖区人,2008年6月初诊,患者素来肥胖,近半年来常感腰部顽麻冷痛,双膝关节疼痛,手足重坠,屡发不愈#65377;经查抗“O”#65380;血沉#65380;类风湿因子及腰椎核磁共振均未见异常,服多种中西药效果不显而求治,查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濡,中医辩证属肝肾不足#65380;痰湿痹阻,治宜温补肝肾,豁痰祛湿,予独活寄生汤加减,处方:独活15g#65380;桑寄生10g#65380;防己10g#65380;秦艽10g#65380;细辛6g#65380;当归10g#65380;桂枝10g#65380;羌活10g#65380;川芎10g#65380;牛膝10g#65380;威灵仙20g#65380;甘草10g#65377; 【按】《三因极-病证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65377;本证即属风寒湿痹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而痰湿痹阻而成,可遵仲景之温法治之#65377;本方以温为主,方中独活辛苦微温,善驱肢体筋脉深部之久痹;细辛除阴经之寒湿;桂枝#65380;麻黄同用善温经散寒,发表除风;秦艽#65380;防己#65380;桑寄生#65380;羌活威灵仙能驱湿通经;加川芎#65380;牛膝#65380;当归等补益肝肾,温通筋脉#65377;本方能使筋脉温通而肢体之痰湿自除#65377; 3 体会 痰饮是指体内水液拾布运化失常,停积于人体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有痰饮#65380;悬饮#65380;溢饮#65380;支饮四类#65377;笔者认为临证中肾积水#65380;关节疼痛积液等疾病同样符合痰饮理论概念,亦为体内水液停蓄所致,故其治疗亦遵“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大法#65377;笔者体会,临床中不应受四饮证候的限制,凡有体内水液异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疾病,大多可参照痰饮之治法论治,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65377; (收稿日期:2008.11.27)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