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临床修复体会
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临床修复体会【摘要】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0例经上述矫正治疗后,随访3个月~4年,60例中优50例,良10例,无一例差者,优良率100%。结论 唇裂术后畸形矫正手术存在一定的难度,手术设计应尽量实用、简单,避免增加过多创口而增加新的畸形。
【关键词】 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修复
作者单位:457000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
唇裂是先 d性腮弓发育畸形,单侧唇裂继发畸形十分常见,由于局部组织发育异常、组织缺损及一期手术中术者经验、术式等多方面原因,术后患者或多或少遗留唇鼻畸形。主要表现为鼻尖偏移和(或)鼻尖低平、分裂,患侧鼻翼扁平、塌陷、鼻孔横置,鼻小柱短、歪斜,患侧鼻翼脚向外移位,鼻翼-颜面角呈钝角,鼻孔内嵴状突起,鼻孔基底塌陷等。本科自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对症修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6~28岁,平均17岁。患者均为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行Ⅱ期修复术。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小柱偏歪、患侧鼻翼塌陷、鼻底基部下沉、鼻尖扁平、鼻孔宽大等畸形。
1.2 临床表现 按鼻畸形的范围及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轻度12例,中度30例,重度18例。轻度畸形主要在鼻下三分之一,中三分之一畸形较轻;中度畸形主要表现在鼻下三分之一,中三分之一;重度畸形在鼻上、中、下都较严重。
1.2 方法 小儿采用全身麻醉,成人眶下孔阻滞麻醉+局部麻醉。采用V-Y成形术和Z成形术原理设计切口,根据健侧鼻孔大小,先于基底凹陷处设计相应宽度的梭形切口,切除凹陷处的组织;根据需要在切口两端各做一定角度的附加切口,使形成“Z”状;切开后掀起两三角瓣,并充分游离鼻翼外脚,将两三角瓣交叉缝合,使鼻孔缩小,鼻翼外脚向内旋转复位,同时基底凹陷得以矫正。抬高鼻小柱及鼻尖矫正患侧鼻翼软骨塌陷:在鼻小柱基底及鼻孔边缘内侧做一“V”形切口。切开皮肤后,提起“V”形皮瓣尖端,于鼻翼软骨上游离,松解显露两侧大翼软骨,将患侧鼻翼软骨充分游离到梨状孔外侧,松解牵拉挛缩带。完全松解鼻翼软骨后,可见患侧鼻翼软骨内脚短而窄,鼻尖处两侧鼻翼软骨分离。切断患侧鼻翼软骨内脚,将其上提,使分离鼻翼软骨居中靠拢缝合和固定,以抬高鼻尖。注意观察鼻尖、鼻孔形态,对上述悬吊缝合作必要调整,以求达到鼻尖居中,鼻孔形态对称。然后将皮肤V形切口,Y形缝合,以延长鼻小柱,并适当修整鼻翼多余的皮肤,使鼻尖形态更加完美。术毕两侧鼻孔内置适当大小硅胶管,术后7 d拆线,硅胶管可保留2周。
1.3 疗效评定 优:鼻翼、鼻孔基本对称,鼻梁无明显偏曲,鼻小桩基本居中,鼻尖丰隆,鼻底凹陷基本矫正;良:鼻畸形与术前比较,外形改善明显;差:鼻畸形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本组60例经上述矫正治疗后,随访3个月~4年,60例中优50例,良10例,无一例差者,优良率100%。
3 讨论
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十分常见,根据唇裂类型不同,可分为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和双侧唇裂继发畸形,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修复难度。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原因包括:施行唇裂修补术患儿由于年龄过小,唇解剖标志识别困难,某些畸形构成因素尚不明显,故无法修整;畸形严重,一次手术难以彻底修复;手术不合理,术者经验不足;术后感染,切口裂开;患儿鼻翼软骨基底未充分游离;手术设计定点过于靠近裂隙缘,皮肤组织保留过多。每种唇裂修补术都存在其局限性,唇裂患者的口轮匝肌纤维断裂失去环行结构,患侧终止在鼻翼基部的下面,健侧终止在鼻小柱基部之下。在唇裂工期修复时,往往未将口轮匝肌两断端拉拢缝合,没能达到功能性修复,因而在患者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诸多畸形。
因患者唇裂畸形程度,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严重程度不一。鼻畸形通常有以下特点:患侧鼻小柱过短;鼻小柱偏向健侧;患侧鼻翼软骨外侧脚及附着处牵拉内陷;鼻翼软骨外侧脚向下向外延伸变长;鼻翼软骨向后上方错位;鼻尖不对称,随错位的鼻翼软骨错位;鼻翼过度外展,鼻孔水平状,鼻前庭穹窿变钝;鼻孔大于健侧,并向后错位等。因继发畸形表现各异,只采用单一的手术方式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应根据病理特征设计手术方案。Ⅱ期修复术后口鼻部整体形态恢复的效果满意与否主要取决于对畸形部位进行可靠的解剖复位。“V-Y”成形或“Z”字成形术再造唇珠及纠正唇红凹陷畸形,临床有显著疗效。修复口鼻瘘时,在其前庭沟粘膜设计三角瓣旋转内收可起到辅助缩小鼻孔的作用。唇部组织过高过厚,如唇红部分组织过高隆起,可做梭形切口切除少量粘膜组织即可矫正。
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矫正需要术前的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