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30诗五首-饮酒.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0诗五首-饮酒

《饮酒》 陶渊明 关于本诗: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在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本篇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陶渊明: 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1、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青壮年时,抱有大济苍生的理想,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 2、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又做过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 3、在405年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 30诗五首 海洲中学 陈远超 2011.02.24(第二周四) 《饮酒》 ——东晋·陶渊明 体裁:五言古诗 学习目标 1、能准确朗读《饮酒》这两首诗。 2、根据诗歌大意,说说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准确赏析诗中的名句。 我们学过陶渊明的哪些作品? 1、《桃花源记》 (散文) 2、《五柳先生传》(传记) 3、《归园田居》 (田园诗)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主要作品《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读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说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建造,构建 人聚居的地方 喧嚣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样 您 为什么 住地 偏僻 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的车马喧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在东篱下采摘菊花 闲适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美,美好 说诗 ……的样子 悠然自得地望见南山 气象,景象 傍晚的山色是多么美好!那自由自在的飞鸟结伴归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说诗 这 里 人生的真正意义 说 这里边有人生真正的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道怎样表达。 隐居田园生活 研习第一层?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车马喧指什么?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仕宦之途的喧嚣,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2、如何理解“心远地自偏”? 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远”是指远离官场、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车马喧”指“官场的应酬和功利性的交往”。“ 悟诗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是什么关系? 在人境 ?无车马喧 (果) ←心远地自偏(因) 悟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悠闲、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改成“望”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作者的主观情感(采菊的悠闲自得)与客观景物(南山美景)融为一体,相互映衬,达到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心和自然亲近。显示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那些官场中人孜孜以求名利截然不同。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 悟诗 诗句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人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 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 从中可以读到作者内心的喜悦。 悟诗 “此中有真意”中“真意”是指什么?诗人为什么又“欲辨已忘言”呢? “真意”指人的自然本性,因为大自然蕴含人生的“真意”只能体会难以言传,与后人的“得意而忘言”相似,所以说“欲辨已忘言”。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