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6 文史哲·2015年第4期
性就成为对人的生存而言普遍的、甚至首要的德性。这种普遍性不应当被理解为道德规范,或理性
的绝对命令意义上的普遍主义,毋宁说是一种植根于人类根本生存方式的共通性。只要人依然是通
过亲子关系被照料、被回应、被成就的,那么孝也就总是处于一种可兴发的状态,其承载的可亲可爱
的真实生存形态就始终对人具有感召力。当然,人的处境还不就等同于人的本性,虽然孝可以从人
类生存根基处打动人、感召人,但它并不具有本能、本性意义上的那种强制性,孝道衰落的可能性因
而总是存在着,而这恰恰是我们当代人处身的境遇①。最后作为评论:孝道的衰落将在社会生活中留
下无法弥补的道德空洞,它无法为任何福利制度所填补,因为这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的亏损。
对亲子关系的哲理讨论的说明和阐发
张祥龙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山东济南250100)
2014年11月中旬,我们在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举办了一次主题为“现象学一中国之
路”的研讨会,其中有多篇文章涉及亲子关系及孝道的问题。承蒙《文史哲》杂志编辑的提议,请作
者——正崭露头角的年轻学者们将这些文章再作修改和压缩,辑成专栏,由我写一个相关的说明。
下面就先从我的视角来介绍这几篇文章,然后作些补充阐发,主要涉及这个问题的学术意义以及研
究它的哲理思路或方法。
中山大学朱刚的《走向意义的源头:作为亲子关系的时间》一文,由于专栏篇幅有限将独立发表。
这里简单介绍相关思路,作为本专栏的思想导引。关于所谓“亲一爱”现象学(十年来我一直在摸
索),朱刚认为欲知其奥,必先明了相关的“原初意义”或“意义源头”之说。“原意义”首先不是任何现
成的东西,而是一种意义回旋境域。它的发生机制是完全非对象化的“对反互补差异结构”,由结构
主义语音学说及意义学说,即所谓“区别性特征”的构造机制加以显示,而在中国古代的阴阳说中得
其几微妙相。而此结构又呈现于人的原时间体验,比如康德讲的由先验想象力构造的纯象化时间、
胡塞尔讲的内时间意识和海德格尔讲的生存时间性。过去之阴和将来之阳没有任何自身的实在,只
有对反互补的位相差异,因而必交织成活的当下。但西方哲学家的时间学说,比如海德格尔的个体
生存情境化的时间说,“带不动我们这样一个‘一多互融’的身体化和人间化的人生”,所以要以非个
体化的亲子时间结构来理解这个人生和世界。在其中,“生”的纯哲学含义并不逊于“死”。此文深得
“终极即原意义”的哲理主旨,不但突出它的非对象化本性,而且细致地展现了如何领会它的理路,以
这种内在发生的方式引出亲子时间和亲子关系,使之具有它本应该有但一直被忽视的哲学上的关键
地位。此外,这篇文章还表达出作者自己的一些可贵的独立看法,非常值得期待。
蔡祥元的《亲一亲之爱:为仁之本与人之为人》追究儒家视野中的亲子之爱的确切含义,也就是
孝道与慈道的同源互构的一体性(尽管在伦理义务的表达上可能偏重于孝道),并由此揭示它与成仁
或成人的关联。它首先辨析“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之文本含义,不同意程朱的解释,而确认孝对
于儒家的“仁之本”的原发地位。但孝也不应掩盖慈的同样根本的德本身份,因为按照《论语》等先秦
①孝道衰落的主要表征有家庭结构的持续弱化,代际之间的交换逻辑混淆、代替了孝道,孝顺被狭隘的理解为单纯提供物质
的养老。虽然衰落的事实已经被普遍意识到,但衰落里所包含的属于我们时代的重大危机还没有被充分认识。
儒家传统的开放性新探:孝一慈现象分析(笔谈) 17
经典,离开父母之慈爱,则孝爱也就无由产生并得到发生学意义上的理解。“三年不免于父母之怀”
的慈爱经验与“守三年之丧”的孝爱表达,有着超出功利化回报算计的内在相关性。如果说男女成为
夫妇主要是一种生存空间关系的话,那么亲子之爱则主要是生存时间的关系,亲代的过去时相与子
代的将来时相交织成生动的现时家庭生活晕圈,构造出共有的人生意义和命运,共同面对生死荣衰。
海德格尔主张真正切身的生命体验只是个体面对自己死亡时的时机化经验,看不到亲子共同面
对死亡之体验的更真切性,无法辩明亲人之死与一般意义上的他人之死的生存论区别,也看不到家
庭中新一代生命出生所构造出的真态时间性。因此,尽管他的存在论时问观是朝向将来的,相比于
大多数西方哲学家的现在化时间观有了重大改进,但它朝向的将来是以个人的死亡为重心的,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期末考试—服务方案策划与评估形考任务二.docx VIP
- 班组劳务分包合作协议.doc VIP
- [山西]2024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招聘4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解题思路分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22G101三维彩色立体图集》.pdf VIP
- 游泳池设计规范.docx
- 【会写生字250字】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生字表笔顺练习可打印.doc
- 《JTT695-2007-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涂层防腐技术条件》.pdf
- 人教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带拼音打印版).pdf VIP
- 牛津指导写作的系列oxford-discover-2-Writing-and-Spelling.pdf
- A3微能力点优秀案例汇编.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