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E0803·
汉代建筑大木作技术特征 (之一)
——斗栱
Research of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of Timber Construction in China Han-Dynasty (Part One)Tou-kung
周 学 鹰 Zhou Xueying
中图分类号 TU-0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2006)09-0124-05
史 历 筑 建 ⑤
摘 要 该文对汉代建筑大木作技术之 汉代地面木构建筑无存,有关汉代建筑形象、大木构 式”建筑 。因仅是对现实生活中建筑的象征性表现,对
斗栱进行研究,联系考古发掘实物资 架方式及做法、外部构件形象、内部装饰手法等,较难得 研究汉代地面建筑的作用也还是有限的。由此,建筑遗
料,现代研究论著等,进行系统地分析、 到实际的认识。研究唐以前的建筑,要依靠考古发掘资 址、祠堂 (包括地下的小祠堂)、汉阙,汉墓建筑本身及
论证。 料,研究汉代及汉代之前的建筑,更不得不以考古发掘的 其中出土的汉画像砖石、建筑明器等,就对研究汉代建
① 筑历史、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具有追本溯源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汉代 建筑 大木作之斗栱 资料为主要实物 。有学者认为,考古学式的建筑历史研
② 一般遗留的汉代祠堂建筑本身 (包括小祠堂),是模
· 究方法在中国建筑历史学界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 。
Abstract This paper try to research 当然,有些汉代墓葬建筑的外墓道上,残留有木构瓦 仿汉代地面木构建筑而来,正面有立柱,可分为屋顶、墙
形
a rchit ect ure technology of T ou- 顶的建筑遗迹,应是与祭祀有关的建筑物;或有直接用 身 (及石板)、台基 (及石条)等三部分,其形象部分具
制
③ 有地面建筑的特征。如檐口有瓦当、屋面有筒瓦、瓦条
kung in China H a n-d ynas t y. I t 木构架来搭建墓室 ,仅残留使用木构的遗迹。汉代墓葬
·
cont act s a rc heologica l da t a , 建筑中还出现墓室存在木构瓦顶建筑,如江苏徐州发现 脊,屋顶一般为人字坡等。但因石材加工不易、石块体
制
modern research works to analyze 王莽时期的墓葬,“墓室内有建筑。墙壁为木板结构,屋 积较大、以及构成祠堂的石材往往都需雕刻画像 (故石
度 ④ 材越大、越完整越好)、反映木构细部特征较少等原因,
and demonstrate these thoughts. 顶部覆有十排大板瓦,每排四块……” ,这属于 “明器
·
Key Wo rds China Han-dynas t y,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