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大肠破裂8例临床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发性大肠破裂8例临床研究

自发性大肠破裂8例临床研究【摘要】 目的 探讨大肠自发性破裂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7月至2010年12月所收治的8例大肠自发性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均手术探查证实,5例破裂部位在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3例在乙状结肠肠襻处,有慢性便秘史5例,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3例;6例术前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穿孔,上消化道穿孔,结肠癌穿孔; 4例术后3月行闭瘘术。结论 大肠自发性破裂与患者本身结肠所处的形态和位置有很大关系,腹内压和肠管内压增高是该病的诱因;该病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提高术前确诊率的关键在于对本病有充分的认识;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式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腹腔污染程度、发病时间来定,以穿孔修补、肠管切除吻合加乙状结肠双腔造口术及Hartman手术为最佳术式。? 【关键词】 大肠自发性破裂;病因;治疗 ? 作者单位:222111赣榆县海头中心医院 大肠自发性破裂临床较罕见,是指正常肠管在无任何病变或外伤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破裂。本文就我院2001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例大肠自发性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大肠自发性破裂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确诊率,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6例,女2例;年龄47~76岁,平均62.5岁。发病前有慢性便秘史5例,病史4个月~5年,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3例。临床症状与体征:本组发病5例是在用力排便后突然发生左下腹及髂窝部刀割样疼痛,并很快扩散至全腹,伴有恶心或呕吐;2例在弯腰负重或体力劳动后出现左下腹部痉挛性剧痛,逐渐加重并波及全腹;1例无明显诱因。5例腹部X线检查,出现双膈下大量游离气体,7例进行了腹穿,抽出黄色浑浊液、粪臭。查体:全组病例腹饱满,全腹部均呈板状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1.2 方法 手术探查可见:腹腔有大量粪性液体及脓苔,结肠高度扩张,左半结肠内充满干粪便,破裂部位在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5例,乙状结肠肠襻3例,均位于系膜对缘。部分破口处有干粪便,破裂部位壁软红润,黏膜外翻,呈撕裂状,面积最大约3.0 cm×4.0 cm,最小约0.5 cm×1.0 cm,破裂面周围肠壁炎症水肿,黏膜苍白,未见肿块、憩息、溃疡等病变。? 2 结果? 全组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明确大肠破裂后,8例破裂处均取材做病理活检,2例行病段切除1期吻合加近端造瘘,2例行穿孔修补加乙状结肠双腔造口术,4例行Hartman手术。另外全组均行腹腔冲洗引流术,术后病检报告均提示结肠破裂处肠管急性缺血坏死及炎症改变。? 3 讨论? 3.1 病因 目前大肠自发性破裂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多数是由于慢性便秘,在结肠内形成坚硬的粪块,压迫肠壁使该处肠壁缺血、坏死、穿孔[1] [2]。或由于硬粪块致肠腔梗阻后,使近端肠黏膜缺血、坏死形成粪性溃疡[3] [4]。Binbis认为用力排便或粪便堆积于大肠内使肠壁浆肌层明显变薄[5]。故当用力排便及咳嗽、打喷嚏等腹内压明显增高时诱发溃疡穿孔[6]。Serpell统计,有明显便秘史占61%。本组有便秘史者5例,占62.5%;另外该病好发于乙、直结肠交界处,占62.5%。乙状结肠袢到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是结肠最狭窄部位,大便干燥时不易通过而形成机械阻挡作用,使肠内压增高,局部易缺血,甚至造成溃疡直至穿孔。乙状结肠最下动脉与直肠上动脉之间的Drummouol动脉弓较细甚至缺乏,该处的肠管血供差,尤其是老年人合并有动脉硬化时更是如此,这是该部位容易发病的解剖学依据。所以该病确实与慢性便秘有一定关系,但仍有1/3的患者无便秘史,可见慢性便秘并不是该病的必然的病因,没有便秘仍不能排除本病。? 3.2 诊断本病术前大部分误诊。本组术前仅2例确诊,多数被认为胃十二指肠穿孔、结肠肿瘤穿孔、肠扭转穿孔。本人认为本病早期诊断要注意:①老年患者有慢性便秘史,突然出现左下腹疼痛并迅速蔓延至全腹而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要考虑该病的可能。②X线平片示结肠内粪便贮积伴肠管明显扩张,但不一定有膈下游离气体,应考虑本病。③腹穿液及直肠指诊对诊断有较大帮助,凡是腹穿液是粪水样,较浑浊,直肠指诊指套带血迹、于直肠扪及质硬干结粪块,应高度怀疑本病。④问及大便用力过猛,突然搬运重物或导泻等诱因。? 3.3 自发性大肠破裂的治疗原则不存在争议,早期手术是该病治疗的首选。最大限度清洁腹腔和肠道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尤其预防切口感染,必要时置皮下引流条。探查明确诊断后首先关闭穿孔口,阻断进一步腹腔污染,大量温盐水彻底冲洗腹腔,术式力求简单、有效,大肠自发性破裂手术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切除病变肠段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