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莫西沙星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采用我院2008年6月~2009年3月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84例,随机分成两组,莫西沙星组静脉滴注莫西沙星0.4 g,qd,7~14 d为1个疗程;左氧沙星组静脉滴注甲磺酸左氧沙星0.4 g,qd,7~14 d为1个疗程。结果:莫西沙星组总有效率为92%,左氧沙星组有效率76.7%,二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莫西沙星治疗组给予莫西沙星静滴0.4 g,qd。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左氧氟沙星静滴0.4 g,qd。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痰细菌培养及胸部X线检查等。
1.3疗效判定
按卫生部1998年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判分以下4级。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痰菌转阴,细菌清除;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痰菌培养任何一项未恢复正常;有效:病情好转,但上述四项指标中有两项未恢复正常;无效:用药72 h后,病情未见好转或加重。痊愈与显效合计为有效。
2 结果
莫西沙星组总有效率92%,左氧沙星组总有效率76.7%,左氧沙星因价格较低目前应用较为广泛,耐药菌较多,因此有效率低,莫西沙星抗菌活性高,对耐药菌作用较好,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不良反应:莫西沙星组皮疹3例、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3例,左氧氟沙星组静脉炎1例,皮疹2例,胃肠道反应(恶心、上腹部不适)2例。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后对继续用药无影响(静脉炎患者放缓滴注速度,症状消失),治疗中未见中枢神经或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我国常见的下呼吸感染的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嗜肺军团菌、卡他莫拉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2]。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革兰阴性菌的感染日益增多,尤其是大肠杆菌占优势[3],非典型致病菌如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的感染也日益增加,因此对于下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正确选用非常重要[4]。研究证明莫西沙星对于非典型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及嗜肺军团菌等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5],社区获得性肺炎时病原菌检出率低,以经验用药为主,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相比,莫西沙星早期治愈率高[6]。莫西沙星作为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以同时作用于拓扑异构酶Ⅱ和拓扑异构酶Ⅳ(Parc、gyrA靶位)[7],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时可快速缓解症状,疗程短,耐药低,安全性好[8],患者依从性好,莫西沙星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9]。莫西沙星因其7位阿扎环和8位甲氧基结构,具有较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其多途径代谢特点对肝肾等重要器官损伤较轻[10],这些都确立了莫西沙星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地位。同时在呼吸道有较高的浓度分布,无喹诺酮类药物常见的光毒性[11]。
通过本文的研究,莫西沙星在冶疗下呼吸道感染时,有效率达92.0%,不良反应轻微,未发现因不良反应而终止用药现象,因此,莫西沙星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中可以做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参考文献]
[1]韩坤梅,丛岭.莫西沙星治疗62例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2):137-138.
[2]刘又宁,陈民钧,赵铁梅,等.中国城市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665例病原学多中心调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3-8.
[3]蒋丽娟,蔡冬梅,王涤非,等.莫西沙星治疗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评价[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5(5):291-293.
[4]胡必杰,魏丽.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时间对病原构成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2):112-116.
[5]Balfour JA,Lamb HM.Moxifloxacin:areview of its clinical potential in management of commaunity-acquired respiratory tract[J].Infections drugs,2000,59(1):115-139.
[6]陈立军,毛义炜,李相国,等.莫西沙星治疗老年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对照试验[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4):353-355.
[7]Mblondeau J.The role of PK/PD parameters to avoid selection and increase of resistance.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 [J].Jo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