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竞赛题.pptVIP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伶官传序》竞赛题

附加赛(最高30分): 文章朗读比赛 要求:“因声求气”, 字句准确流畅, 读出气韵和饱满的感情。 恭喜获胜小组 《伶官传序》 一、引论,提出中心论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二、本论,论证(欲抑先扬,对比,事例): 盛:得天下 忧劳可以兴国 衰:失天下 逸豫可以亡身 三、结论:引出教训,推而广之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结构严谨,气脉贯通 翻译下列句子: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4、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失了一颗铁钉,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损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争; 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吴的事例 《苦斋记 》中说:“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 3、唐太宗李世民,吸取前人教训,励精图治,换来了“贞观之治”,名垂青史。 4、 唐玄宗李隆基,忧劳时,迎来了“开元盛世”;逸豫时,天宝危机,酿成了安史之乱。 5、 商纣王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引火自焚”的下场,并留下千古骂名。 6、 隋炀帝杨广,骄奢淫逸,霸嫂蒸母,修宫庭,疏运河,冒天下之大不韪,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国破家亡,身死部将之手。 拓展延伸 文章说国家盛衰兴亡之理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末尾又意味深长地点出“岂独伶人也哉”。 请同学们再寻找一些事例来加以补充说明。 知识归纳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4、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人为,政治上的得失 / 有关员工的录用、培养、奖惩等工作 推究,探究 / 原来 一般的官员 / 做某一方面的工作 走在前面/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物 ——古今异义 与 与尔三矢 无乃尔是过与 尝与人佣(被雇佣)耕 与其所以失之者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易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以乱易整,不武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yú,通“欤”,语气助词 为,给,替。介词 和,连词 交好,亲近。动词 容易。形容词 轻易。副词 交换。动词 改变。动词 给。动词 而皆背晋以归梁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而其归书也必速 若水之归下也 归 归附,依附 返回 归还 归聚,汇聚 判断句子的句式特点 A、此三者,吾遗恨也 B、盛 以锦囊 C、系燕王父子以组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E、智勇多困于所溺 F、遣从事以一少牢告 庙 G、燕王,吾所立 介词短语后置: 被 动 句: 判 断 句: 省 略 句: E E A B (之) (于) B C D G F 庄宗: 秦: 六国: 项羽: 北宋: 学生: 忧劳则兴,逸豫则亡 仁政则兴,暴政则亡 抗秦则兴,赂秦则亡 重贤则兴,寡谋则亡 勤奋则兴,懒惰则亡 《兴亡论》 思危则兴,苟安则亡 拓展: “兴亡规律” 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岂独伶人也哉”? (抢) 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是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作者在这里含蓄地借古讽今,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深长,使事理更有现实针对性和普遍性。 友情提示:结合文章思考! 本文作为一篇议论文式的序言,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反应要快! (抢)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并找出具体语句加以说明。(抢) 想一想,会者不难哦! 得天下 临终含恨赐三矢, 盼儿无忘为父志。 金戈铁马征沙场, 人生得意告成时。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