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戈“七萃”及《穆天子传》成书年代.pdfVIP

燕戈“七萃”及《穆天子传》成书年代.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燕戈“七萃”及《穆天子传》成书年代

E:\sb\1990\file\KGQ90209.htm 页码,1/3 考古与文物 1990年第2期 燕戈“七萃”及《穆天子传》成书年代 王贻版   燕国兵器中有自名为“牉(下文以△替代)锯萃”的戈,铭有:   “郾侯牓作△萃锯”(1)   “郾侯载作△萃锯”(2)   “郾侯(王)职作△萃锯”(3)   “△萃”,目前只见对“萃”字有考。《金文诂林》卷一·0067收丁佛言《古籀补 补》卷一、高田忠周《古籀篇》卷七十八、于省吾《双剑牋吉金图录》下附《郾王职戟》 三家考释,大致相近,释“萃”为聚(聚集精壮力量)、为副(即副车)二义。但由于△ 字没有释出,“△萃”之义仍未明瞭。△字,或有隶定为“力”的(无考释),但一直未 为学界所接受。余近因整理《穆天子传》一书,涉及这一问题,经反复思索,始悟燕戈的 “△萃”实即《穆传》“七萃之士”的“七萃”,△即七字。试释如下:   △字有牌、牍、牎诸形,与战国货币文“七”字作犞、牍、牉、犠、犟等诸形正合 (4) (5) ,与信阳楚简“七”字作犞亦近 ,是知释其为“七”字在形体结构上完全可以成 立。   《穆传》的“七萃之士”,郭璞注云“萃,集也、聚也。亦犹《传》有七舆大夫,皆 聚集有智力者为王之爪牙也”。但七舆大夫一职历来未说清楚。其见于《左传》僖公十 年、襄公二十三年及《国语·晋语》,语言环境不甚清楚。僖公十年杨伯峻《春秋左传 注》云一切旧说均不甚妥当,“七舆大夫”既然意义不明,用来说明“七萃之士”自然也 说不明白。檀萃云:“《周官·车朴》掌戎路之萃、广车、阙车、苹车、轻车之萃,凡五 (6) 萃。萃同牏,犹副也。穆王或增二萃,故云七萃也” 。顾实认为檀说穆王“增二萃”者 不妥,其云“萃、牏、卒,古字通用。……《国语·晋语》曰‘古之为军也,军有左右, 阙从补之’。宣十二年《左氏传》曰‘楚子为乘广三十乘,分为左右’。楚僭王,故分左 右广。则五萃中之阙车、广车各分左右,适合七萃之数。《穆传》七萃,实仍即《周官》 (7) 之五萃而变言之,非有增也” 。于省吾又进一步补正云“《周礼·夏官·戎行》‘掌驭 戎车,掌五牏车之政’,注‘牏,副也’。近世易州出土古戎器,有萃锯、萃牐牑者,均 萃车所用之兵器也。尝见古牒两枚,一为‘王之萃车’四字,一为‘萃车马日庚都’六 (8) 字,是牏车即副车也 ”。这三位虽然都以“萃”为副车,但实际上有很大的不同。依 檀、顾之说,“七”就是七辆,“七萃”就是七辆列车。这个说法,单看《穆传》似乎还 讲得过去,但用于燕戈则显然不妥。因为燕戈中象“七萃”这样与“萃”连称的“某萃” 有好几处,而且其他都显然不是数字,“七萃”的“七”就不能单独解释为七辆,而只能 释为车名。于省吾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对“七萃”的“七”字未释,持谨慎的态度。 (9)   与以上三位不同,陈逢衡云:“此‘七萃之士’皆亲军以备扈从者” ,岑仲勉云: “按:《传》文常以‘七萃’与‘六师’并举,人似颇多,副车或无需此数。余则疑萃为 亲军或禁军之古称。”(10)   按,审视《穆传》“七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其一,即如岑仲勉所言,《穆传》 中常以“七萃”与“六师”并举对称。六师,即周六师,是周朝的作战主力大军,习见于 西周金文与文献。与之对称的“七萃”,推测起来当为周王的禁军卫队。其二,与“六 师”相照,“七萃”明显是在王的左右,王对七萃也明显较亲。如:七萃随王而行,六师 则总是落在后面;天子有事,多七萃之士上前侍奉;天子之妃盛姬死,七萃之士抗棺即 车,并得与诸官哭于丧所,而六师无权参与;天子大飨,参加者有正公、诸侯、王吏与七 萃之士,而六师不在其中。这里,特别是第二点,充分说明“七萃之士”地位特殊,理当 http://karon/Kg_WW/Kg_WW/file/KGQ90209.htm 2002-8-7 E:\sb\1990\fil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