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台北立瑠公国中100学年第1学期第2次定期评量九年级地球科学科.DOC

台北立瑠公国中100学年第1学期第2次定期评量九年级地球科学科.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北立瑠公国中100学年第1学期第2次定期评量九年级地球科学科

臺北市立瑠公國中102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定期評量九年級地球科學科試題 (每題2.5分,共100分)試題共有4頁 主題一、地球活動和構造 圖一 ◎上圖一為地球內部分層示意圖,試回答1-5題: 1. 科學家利用何種證據來繪出上圖之結構示意圖? (A) 以地震波判斷 (B) 在礦坑中發現 (C) 撈取海底標本 (D) 鑽井探測。 2.下列何者正確?甲~地核 (B) 乙~軟流圈 (C)丙~地核 (D)A~地殼 3.請問甲乙丙三層厚度大小的排列應為何?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乙>甲。 4. 軟流圈指的是圖中哪一部分? (A)A之上 (B)B層 (C)甲層 (D)乙層。 5.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厚度:海洋地殼>大陸地殼(B)岩質密度:花岡岩質>玄武岩質(C)乙全部呈熔融狀態 (D)丙推測應由鐵、鎳等金屬組成 6.關於大陸地殼與海洋地殼的比較,下列何者正確? 選  項 (A)厚度 (B)平均密度 (C)組成岩石 (D)位置 大陸地殼 薄 大 花岡岩 海平面以上 海洋地殼 厚 小 玄武岩 海平面以下 7. 當岩層埋在地表深處下,因高溫作用具有較高的可塑性時,受力後會產生波浪狀的彎曲現象。此現象被稱為: (A)節理 (B)解理 (C)褶皺 (D)斷層。 8.岩層受力作用後相對移位的情形如右圖示,圖中箭號表岩層相對運動的方向,下列相關的敘述何者正確? (A)地質作用力為相互拉張的力量 (B)地質作用力為相互擠壓的力量 (C)若上盤為上游側,則斷層處可能形成瀑布 (D)若上盤為下游側,則斷層處朝下游的河道會乾枯 9. 附表為臺灣最近某地地震報告,下列敘述何項錯誤? (A)表所列位置資料是震央所在之經緯度值 (B)電視氣象台是我國正式地震報告發布單位 (C) 現在世界通用的地震規模是芮氏地震規模 (D)地震規模數字愈大,代表地震釋放能愈強。 10.民國 88 年 921 大地震,地震規模 7.3,下列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地震規模係依地面震撼及破壞的程度而定的(B)「」是由中央氣象局依各地震撼及破壞程度而定的,非世界通用的(C)高雄縣、市沒有嚴重的災害,故地震規模小於 7.3(D)距震央集集愈近的地區,地震規模及震度都愈大,愈遠則愈小。由於全球地震帶、火山帶和板塊分布交界帶相當一致,我們可以推知地震發生的原因為下列何者? (A)地牛翻身 (B)單純火山爆發引起地震 (C)板塊運動岩層受力斷裂引起地震 (D)地表強烈的侵蝕作用引發地震。 主題二、板塊運動 12.如圖為億多年前陸地和海洋之分布,圖中黑色線為今日何處?(A)洋的中洋脊(B)大西洋的(C)太平洋的中洋脊(D)太平洋(A)海底有彈性可以伸縮 (B)陸地面積縮小 (C)海水量減少 (D)較早形成的海洋地殼隱沉入地函。 15.下列何者是地球上最長的山脈? (A)喜馬拉雅山脈 (B)中洋脊 (C)阿爾卑斯山脈 (D)中央山脈。 16.關於板塊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陸地和海洋分別位於獨立的不同板塊上 (B)同一板塊上可能同時有陸地和海洋 (C)板塊的交界就是海陸的交界 (D)板塊的形狀與大小是不會改變的。 17.下列敘述何者何者是大陸漂移說理論依據? (A)陸生生物化石分布 (B)因非洲岸、南美洲岸可以合 (C)「古大陸」 (D)(A)中洋脊地殼年代較新,兩側近海溝處較老 (B)中洋脊附近沉積層較薄,兩側近海溝處較厚 (C)中洋脊地熱流量較大,兩側近海溝處熱流量較小 (D)中洋脊地殼較穩定,兩側近海溝處則不穩定 19.附圖是喜馬拉雅山形成的示意圖,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此處為大陸地殼與大陸地殼相聚合,故地震很多 (B)因板塊聚合作用,此處岩層多褶皺及斷層 (C)在喜馬拉雅山上可以找到海洋生物的化石 (D)此處的火山作用多形成玄武岩。 20. 甲「海底擴張學說」、乙「板塊構造學說」、丙「大陸漂移學說」這三種學說提出的先後順序為何? (A)甲→乙→丙 (B)丙→甲→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21.右圖為某一地區之岩石圈剖面示意圖,甲~戊各代表地殼上的五個點,其中那兩點的地殼生成年代差不多? (A)乙、丁 (B)甲、丙 (C)丙、丁 (D)丁、戊 主題三、台灣的板塊與地形 22.關於臺灣島上板塊運動造成的地質現象,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因有造山運動,故中央山脈上可見到貝類化石 (B)因板塊運動產生變質作用,故臺灣東部有花崗岩 (C)張裂性板塊運動,使秀姑巒溪河谷逐漸加寬 (D)因臺灣島曾經被擠壓到海底,故墾丁國家公園內可見到珊瑚礁石灰岩 23.有關板塊運動造成臺灣地區的地質現象,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因地殼隆起,使得墾丁能看到貝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