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背影》教学生作文立意和选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背影》教学生作文立意和选材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与《悼亡妇》,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深情,无半点矫揉造作,有动人心弦的力量。特别是《背影》,记叙了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抒发了儿子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教这篇文章时,当然要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选材新颖、结构巧妙、语言朴实,但是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写作的真实背景,从而学习写作文时如何立意和选材。   这次,在和学生赏析完《背影》后,我问:“《背影》中的父亲好不好?”学生自然回答:“好!”又问:“你是不是也希望自己的父亲也像朱自清先生的父亲那样?”学生自然回答:“是!”   这时,我告诉他们,如果弄清作者写作的真实背景和父亲的真实面貌,也许就会有新的想法了。学生们都是一脸的困惑。   于是,我用多媒体呈现下面两段文字:   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朱自清先生在《写作杂谈》中谈到关于《背影》的写作,曾有这样的说明:“似乎只有《背影》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也不尽然。”   学生产生疑问:既然前面说“这篇文只是写实”,后面为什么又说“但也不尽然”?于是,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看《朱自清年谱》的局部,并适当作补充说明。   1917年   考入北大哲学系。   冬天:父亲受姨太太牵累,亏空公款500元,祖母因此辞世,享年71岁。   补充: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字小坡,也是个读书人。在儿子的记忆中,他既是一个严父,又有慈爱的一面。朱自清在散文《冬天》里曾回忆起父亲为儿子煮白水豆腐的幸福时光。1917年,他任徐州榷运局(民国初官方所设掌管盐专卖专运的机构)局长,又娶了妾,致使江西任上所娶的妾大怒,前往徐州大闹,终至上司怪罪下来,撤了他的差。而赔偿徐州之妾的金额不菲,花了许多钱,以至亏空公款五百元。不得已他求朱自清的祖母变卖首饰,还借了高利贷来补上窟窿。祖母不堪承受这样的变故,在郁郁中辞世。祖母的丧事完毕,朱自清要赶回北京上学,朱小坡也要到南京谋事,于是父子同行。   明白了上面的种种状况,《背影》中的许多文字就容易理解了。父亲对儿子的种种看来似乎有些过分的呵护,诸如“做的紫毛大衣”“再三嘱咐”“甚是仔细”“不放心”“怕”“踌躇”“忙着照看”等等,固然是父亲对儿子爱的天性使然,其中似乎也包含着对自己曾经的荒唐行径对儿子造成的感情伤害略作弥补之意。而儿子的种种“聪明过分”的不理解,诸如“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等等,其实也是父子之间隔膜未解的表现。   而当父亲艰难地去给儿子买橘子时,“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儿子为什么要哭?看了上面的故事,读者当然可以理解为朱自清对着父亲的背影百感交集:姨太太的闹腾,家庭状况的急转直下,母亲的痛苦,祖母的去世,榷运局局长被撤职,亏空公款,借高利贷……这些或许都会在朱自清当时的头脑中闪动。   等父亲回来后,“我”“赶紧”“去搀他”,而“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说明父子之间曾经有过的隔膜,终于被真挚的父子之爱消解、融化。   朱小坡和儿子分手之后,并没有谋到差事,并且病倒外乡,后被人送回扬州。从此贫病交加,家道日衰,因此心情郁愤,脾气暴躁。   1920年   在北大校长蒋梦麟推荐下,到杭州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这是他一生服务于教育界的开始。   补充:初登讲台的朱自清,月薪七十元,虽然寄一半薪金回家,但还是不能满足父母的要求(当然主要是父亲和庶母的要求),父母当然不满意,结果朱自清和家人失和。   1921年   转至江苏省立第八中学(扬州中学的前身)任教务主任。   补充:为了减少家庭矛盾,节约生活开支,1921年暑假后,经好友介绍,朱自清回到家乡扬州的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任教务主任。父亲因为听了庶母的话,借着和校长的私交,让学校把朱自清的薪水直接送到家里。这种专制式的家长统治激怒了朱自清,不久他找借口辞职出走,到外地执教,从此父子失和。   1922年   年初:到台州浙江第六师范教书。   补充:1922年初,朱自清将妻子和两个孩子从扬州接到杭州,在杭州建立小家庭。从此,除了每月寄钱回家外,与父亲之间连书信也很少了。因为奉养父母、维持家庭生活的负担实在太重,没有多久,为生计所迫,他又应允了浙江第六师范校长的聘请,只身到台州教书,把妻子和儿女留在杭州。   1923年   由北大同学周予同介绍,到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温州中学的前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