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汉 语 言 文 学 专 业(本科)毕 业 论 文
《浅析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形象》
样 文
内容摘要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王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薛宝钗,《红楼梦》中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与林黛玉并列第一,男主角贾宝玉的姨表姐、妻子。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心系苍生,是曹雪芹理想的化身。父亲早亡,有一母(薛姨妈)一兄(薛蟠)。宝钗进京主要是为了备选才人、赞善之职,进京后与母亲薛姨妈、哥哥薛蟠寄住于贾府。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与贾宝玉随身所载之玉上所刻之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恰好是一对,寓意金玉良缘。抄家之事使宝黛二人的婚事泡汤,林黛玉死后,贾宝玉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抛弃宝钗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后又巧遇与贾雨村,两人情投意合,结为夫妻。但好景不长,之后贾雨村的徇私枉法之子罪被钻营的门所查,惨遭抄家,他们二人被流放至东北充军行役,因为此时宝钗没有大家闺秀的典范她聪明美丽,乐于助人;她温柔敦厚,善于体会尊长的意旨;也渴求爱情,又把它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她严格按照封建道德和伦理观念为人民处世,性格中有虚伪,残酷的一面的屿,从而有力地批判了整个社会,提示了封建末世不可救药,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曹雪芹对宝钗最高的评价签上画着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容貌、品格、思想方面,她都胜过了大观园里其他的女儿。宝钗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也就是脸部饱满白皙,大眼睛,不化妆而唇红、眉翠。大观园中,几乎只有宝钗天天是素颜,自云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裳,熏的烟燎火气的,对于宝钗的朴素,脂砚斋忍不住赞道真真骂死脂粉妖怪。宝钗的境界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而宝玉评价宝钗容貌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可见宝钗颜值之高,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头上挽著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为了拿定“宝二奶奶”的宝座,必须严格服从封建礼教的要求,千方百计要讨好宝玉婚姻的主宰——贾母的欢心。她深知宝黛只有暗自爱恋的自由,而无婚姻的自主;深知宝黛之间的感情就像“油里调蜜”,要是露声干预,必然会招来宝玉对自己最大的厌恶,因此,暗中窥探,佯装不知,随事态发展而看眼色行事,她对宝玉,好像是相当的疏远,实质上这是求近之远,若即若离,甚至在爱情纠葛中采取回避的态度,以此向宝玉表露自己微妙的感情。有一次她到潇湘馆去,看见宝玉先去了,便抽身而回。因为“此刻自己也跟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倒是回来的妙”,这种对黛玉,采取尽量避免公开的、正面的冲突的态度,可谓处心积虑照顾了贾老太太的面子。心思真的是不一般。尽管在这场爱情的纠葛中,宝钗是胜者,然而赢得的却是一场悲剧的婚姻。贾府急忙要宝钗与宝玉成亲,是为了给疯疯癫癫的宝玉冲喜。而且,为了不让宝玉和病重的黛玉知道内情,用的是凤姐儿的“掉包计”。不能光明正大地做新娘,只能冒充黛玉嫁过去,这真令宝钗十分难堪。待揭了盖头,宝玉看到新娘不是黛玉,而是宝钗,呆呆而立,两眼直视,明明是因失望而怨恨。宝钗也只有低头不语,眼泪却在心里翻流。宝玉“便也不顾别的,口口声声只要妹妹去”。此情此景,难道不更使宝钗悲伤吗?新婚之后,宝玉的病不仅没有冲好,反而“更加昏聩,连饮食也不能进了”。“回九”吉期,他仍然疯疯傻傻,魂不守舍,哪里还能“回九”。本指望终生依托的丈夫却病得这样神魂不知,宝钗又怎能不暗自悲苦。在第九十七回中,作者有意让宝钗和黛玉在同一时间内,一个在鼓乐喧天中举行婚礼,一个在凄厉的呼叫声中焚稿断情,呕血身亡,好像一场喜剧,一场悲剧。其实作者描写的是两个悲剧。新婚之夜,宝钗没有得到丝毫新娘应得到的幸福,她看到的只是宝玉的疯痴;她得到的,只有宝玉的怨恨。宝玉、黛玉的爱情由于不能实现为婚姻而成为悲剧,宝玉、宝钗的婚姻由于没有心灵的契合同样成了悲剧。
宝钗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她是标准的封建淑女,在她身上体现了封建主义的理想和道德取向。她非常自觉地以自己的全部思想言行来遵守这些原则,履行这些原则。她受封建主义的影响很深,忠于封建的“三从四德”;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