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部地区“经—社会—生态”城市化时空格局测度
分类号 F291 密级
10542 102131180
学校代码 学号201
中部地区“经济一社会一生态
城市化时空格局测度
MeasurementonCentraI Chi na,S
—
刀EconomIi C—c—Socli all—EcoII Ii caII刀
Ogog
■■ ■ ■ - ■■- ■ ■●I . ● ■
rDanI ZatI I I
U On a ana I al
emDOr 5Dat
Patterns
研 究 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学 科 专 业:
研 究 方 向: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二零一四年六月
摘要
通过对以往城市化概念和内涵进行梳理,提出“经济一社会一生态”
城市化概念。据此建立测度指标体系,使用传统统计学方法(熵值法、
标准差、泰尔系数)、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在SPSS和ArcGIS
1-201
技术支持下对200 1年中部地区各地市城市化时空格局进行综
合测度。后借助物理学上的耦合协调度函数对各地市“经济一社会一
生态”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城市化是由社会化物质生产活动发展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和
生活方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由乡村向城
市不断演变的过程;是一个“经济一社会一生态”城市化三维一体的过
程,其中经济是动力,社会是主体,生态是基础,是三者彼此作用、
相互影响,有机协调达到最佳效益,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城市化为主导,生态城市化次之、社会城市化最小。目前中部地区粗
放式的经济发展和低下的经济效益未能有效提高人们的社会生活质
量,不能满足公众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务服务的需求,同时地方
政府片面追求城市化速度导致的城市规模扩大和忽视人们生产生活
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使三者未能形成良性互动,不利于中部地区城市
化可持续发展。
(3)中部地区地市城市化时间演变特征有:城市化绝对差异呈起
伏的“N”形变化,相对差异先升后降;安徽、江西、河南省内差异
Moran’S
是中部地区城市化差异的主要贡献者;Global I表明未形成明
显的城市化高水平集聚区,但趋势加强。空间演变特征方面表现如下:
省域上城市化表现为“江西、安徽、湖北争先,山西争第二,湖南、
河南垫底”的空间格局;地市上一方面高于平均水平的一般为省会或
工业地市,具有小型集聚、部分零散分布的特征,另一方面中低及以
Moran’S
下水平占多数,空间上连片集中分布;城市化指数Local I值
表明地市城市化呈两级“核心一边缘”空间结构。
(4)耦合度计算表明经济一社会城市化、经济一生态城市化、社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