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学第三讲 2
新 疆 医 科 大 学 教 案 首 页
编号:3
课程名称 针灸学 专 业 中医医疗 班 级 主讲教师 苏菲娜 计划时数 2学时 专业层次 本科 专业技术职称 助教 编写时间 章节名称 第二章 腧穴总论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使用时间 教学目的
与要求 掌握腧穴的定义、发展概况及分类方法
熟悉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
熟悉腧穴在诊断上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腧穴的治疗作用
难点:腧穴在诊断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
更新情况 腧穴的发展、分类、命名
腧穴的治疗作用 教学方法
与
组织安排 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针灸模型人
内容:1上次课内容复习提问----5分钟;
2腧穴的定义、腧穴的发展-----25分钟;
3腧穴的分类、命名及命名原则-----20分钟;
4腧穴的作用与主治规律—40分钟;
5本次课小结留复习思考题----5分钟; 机动----5分钟。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针灸模型人 基本教材
和参考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
《黄帝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针经指南》《针灸问对》《中国针灸》、《针刺研究》、《上海针灸》、《针灸临床杂志》 集体备课 教研室
审查意见 同意
上次授课内容复习提问:
(一)、提问:
1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如何?
2 十二经脉分布规律如何?
3 十二经脉交接规律如何?
4 奇经八脉的作用如何?
以上问题酌情提问
(二)、上次课内容梗概
经络系统的组成;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经络生理、病理及临床运用。
第二章腧穴总论
第一节腧穴的发展、分类与命名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与“输”义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
腧穴在《内经》中又称作“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俗称穴位。
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经穴均分别归属于各经脉,经脉又隶属于一定的脏腑,故腧穴-经脉-脏腑间形成了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腧穴的发展
腧穴的最初阶段: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陆续发现,并逐步积累起来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当身体某一部位或脏器发生疾病时,在病痛局部砭刺、叩击、按摩、针刺、火灸,发现可减轻或消除病痛,即为“以痛为输”的取穴方式,即为腧穴的无定位、元定名阶段,
腧穴发展的第二阶段:随着对体表施术部位及其治疗作用的逐步深入了解,积累了对较多穴位的认识,有确定的位置和主治病证,因而给以位置描述和命名,即定位、定名阶段。
腧穴发展的成熟阶段:随着对腧穴主治性能知识的积累,古代医家把腧穴的主治作用进行归类,并与经络相联系说明腧穴不是体表孤立的点,而是与经络脏腑相通,于是通过总结、分析,分别归属各经。即定位、定名、归经阶段。
腧穴即定位、定名阶段,即定位、定名阶段,穴的归经,在《内经》一书中已奠定了基础,论及穴名约160个,至晋代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记载周身经穴名349个,除论述了腧穴的定位、主治、配伍、操作要领外,并对腧穴的排列顺序进行了整理,为腧穴学理论实践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北宋王惟一对腧穴重新进行了考定,撰写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详载了354个穴名。元代滑伯仁著《十四经发挥》》所载经穴名亦为354个,他将全身经穴按循行顺序排列,称十四经穴。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载经穴穴名359个,并列举了辨证选穴的范例,充实了针灸辨证施治的内容,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定经穴名361个。
二、腧穴的分类
人体的腧穴很多,大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3类。
1.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是指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督脉循行线上的腧穴,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位置和归经,且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2、奇穴 又称“经外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或不便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包括近代发现认可的新穴)。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如四缝治疳积,定喘治哮喘等。
3.阿是穴 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这类腧穴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阿是”之称,始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
三、腧穴的命名
腧穴的名称均有一定的含意,《千金翼方》指出:“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它是历代医家以其所居部位和作用为基础,结合自然界现象和医学理论等,采用取类比像的方法而定的。了解腧穴命名的含意,有助于熟悉、记忆腧穴的部位和治疗作用。兹将穴位名称择要分类说明如下:
1.根据所在部位命名 即根据腧穴所在的人体解剖部位而命名,如腕旁的腕骨,乳下的乳根,面部颧骨下的颧髎,第7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等。
2.根据治疗作用命名 即根据腧穴对某种病证的特殊治疗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1 Fun numbers and letters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一起)(2024)英语二年级上册.docx VIP
- 印刷成本核算方式.docx VIP
- 森林防火教学课件.ppt VIP
- 二级保密资格档案目录(24盒)优质材料.doc VIP
- 2025水利工程五大员专业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图书馆业务知识培训ppt课件.pptx VIP
- 传感器智能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pptx VIP
-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学习宣贯ppt课件.pptx VIP
- 游消费者行为学(第二版)孙九霞全套PPT课件.pptx
- 东芝 e-STUDIO 2000AC 2500AC 彩色复印机维修手册(拆卸安装篇).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