鲥鱼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鲥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鲥鱼(Tenualosa reevesii)俗称迟鱼,别名三来鱼、三黎鱼,属辐鳍鱼纲鲱形目、鲱科、鲥属,是我国名贵的洄游性经济鱼类,它与刀鱼、河豚合称“长江三鲜”。鲥鱼肉细脂厚,味极腴美,其含蛋白质、脂肪、核黄素、尼克酸及钙、磷、铁均十分丰富,营养价值极高,有补益虚劳、强壮滋补、温中益气、暖中补虚、开胃醒脾、清热解毒的功效。鲥鱼的脂肪含量很高,几乎居鱼类之首,脂肪含量为11.1~17.0%,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大有益处;鳞片与皮肤间满含油脂,鲜味浓重,同时鲥鱼鳞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能治疗疮、下疳、水火烫伤等症,故在烹制时特别强调“清蒸鲥鱼不刮鳞”。鲥鱼历来被奉为席上珍品,江苏、上海视鲥鱼为长江淡水四大名鱼之首,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鲥鱼在长江、珠江和钱塘江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近30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人们利益的驱动,鲥鱼资源日趋枯竭,现已濒临灭绝,为中国珍稀名贵经济鱼类,1988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第一级的保护物种。 一、生物学特性 1. 地理分布 鲥鱼分布很广,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区都有分布;淡水中分布于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水系。 2. 形态特征 鲥鱼体侧扁,长椭圆形。头中等大,吻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具一缺刻,与下颌骨正中的突起相吻合。上颌后端达眼后缘下方,眼有发达的脂眼睑。鳃耙细长且密。鳃孔大。假鳃发达。左右鳃盖膜彼此不相连。鳞片大而薄,上具细纹;尾鳍基部有小鳞片覆盖;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呈长形的腋鳞;腹面有大形而锐利的棱鳞,边缘呈锯齿状。尾鳍深叉形。鱼体无侧线,体部和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臂鳍灰白色,其它各鳍暗蓝色。 3. 生活习性 鲥鱼是一种暖水性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因每年定时入江而得名。它们大部分时间分散栖息于近海中上层,每年2月下旬至3月初,性成熟个体集群由海洋溯河作生殖洄游,在5-7月,当水温达28℃左右时,即在江河的支流或湖泊中有洄水缓流、沙质底的江段繁殖产卵,形成了各江河水系鲥鱼的生产汛期。生殖后鱼群分散,随即降河入海肥育与越冬,待来年再度溯河繁殖。幼鱼则进入支流或湖泊中觅食,至9-10月待水温下降,江湖水位开始下落时入海肥育,直至成熟。鲥鱼池塘养殖时常生活于水体的中下层,喜集群沿池边做反复运动,游速较快。生殖产卵入江的亲鲥,也常常活动在水的中下层区域。 4. 食性 鲥鱼为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有时也食硅藻及其它有机碎屑,但在其生活史的不同阶段,摄食种类和强度是有区别的。降河入海前的幼鲥主要摄食枝角类的秀体水蚤和象鼻水蚤、桡足类的剑水蚤、轮虫、无节幼体、小虾、微囊藻、硅藻、绿藻等;降河入海的幼鲥,沿近海做索饵洄游,主要摄食海产桡足类,亦食圆筛硅藻、六肢幼体及小虾等。在生殖洄游期间,一般亲鲥摄食量很小。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善集群摄食颗粒饲料,甚至晚上也不间断。 5. 生长特性 鲥鱼为温水性鱼类,温度适应范围较广,适应生活温度为2~34℃,生长最适水温为22~30℃。鲥鱼为中型鱼类,个体较大,常见个体为1~1.5 kg,最大个体可达80龄,体长达616mm,体重3.5~4kg,雌性的生长远快于雄性。池塘养殖条件下,放养每尾10~14cm的幼鲥,经10~12 6. 繁殖习性 鲥鱼一生多次生殖,产卵期5~7月,其中5~6 月为盛期。入江的生殖群体为3~6龄,性成熟时的体长雌性约为46.5cm,雄性为42cm。产卵场大多选择底质为沙质或卵石的区域;产卵水温为24.2~33.5℃,最适27~30℃。江水上涨,流量加大(1200~1800m3/s),流速达1m/s左右时,可刺激产卵。亲鲥喜在傍晚或清晨产卵,成熟卵具油球,为橙黄色或橘黄色,卵径0.7~0.85mm,半漂浮性,属一次性产卵类型。怀卵量一般在150万~250万粒左右, 二、养殖技术 1. 纯养(单养) 池塘纯养就是主养鲥鱼,可配套少量的鳙鱼,以控制和调节水质。其特点是鲥鱼能集群摄食,可进行人工强化养殖,提早达到上市要求,养殖周期短。 (1)池塘条件 成鱼养殖池塘要求环境安静、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池底淤泥少,最好是沙石底质且有微流水。池塘面积一般3~10亩均可,水深1.5m左右为宜,同时要建立防逃设施,并配置增氧机。苗种放养前要进行彻底清塘消毒,杀死野杂鱼,尽量避免翻池。 (2)清塘 ①生石灰清塘。带水清塘(水深1m),每亩用生石灰75~100 kg溶化后全池泼洒,一般在7~ ②漂白粉清塘。带水清塘(水深1m),每亩用漂白粉(含氯30%)15~20kg溶化后进行全池泼洒,一般在5 ③茶麸清塘。带水清塘(水深1m),每亩用茶麸(粉状或饼状)50~7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