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中存在问题和建议.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设情境中 存在的 问题及建议 介休市实验小学 孟淑芝 2005.07 创设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介休市实验小学 孟淑芝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的重要理念,以前那种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导入被打入了“冷宫”。取而代之的是花样繁多,内容生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大家也在教学实践中的确感受到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一个好的情境往往是贴近生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能激发探究的欲望,蕴藏了与新知学习密切联系的数学问题,具有较大的信息量,能使整个数学过程基本在同一情境中展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有效情境的创设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都在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绞尽脑汁,力求创设的情境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通过我的教学实践和听一些教师的课,我觉得还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一,情境的创设牵制了学生的思维。 例如:一位教师上活动课,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观看“乌鸦喝水”的动画片,当乌鸦喝不到水时问学生该怎么办?(由于语文课中学过这么一个故事)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往瓶子里放入石头,乌鸦现在为什么可以喝到水了,学生稍做思考,马上回答,因为石头有体积,占据了瓶子的空间,水位升高,所以乌鸦可以喝着水,那么石头的体积是多少呢?怎样求石头的体积呢?然后学生痛过分组讨论,动手实验,找到了求石头体积的唯一方法:把石头放入盛有水的长方体或圆柱体容器内,量出水位上升的高度。长方体的长和宽或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从而计算出石头的体积。这个教学情境,似乎非常的“漂亮”故事也生动有趣,学生喜闻乐见。其实透过表面我们看到一个要害的问题:学生由于受“乌鸦喝水” 这个故事的影响,在研究石头体积时,让“乌鸦”牵着学生走,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路,依葫芦画瓢,所以只探索出一种求石头体积方法,整个学习过程,虽然有动手实践,讨论交流,汇报总结,但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劫,让“乌鸦”操纵局面,思维活动没有半点“旁逸斜出”的机会。 针对这个内容的学习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创设情境的:首先教师让学生观察从生活中摄取来的一些物体(如牙膏盒、火柴盒、石头、圆柱体水杯等)让学生首先对这些物体进行分类,然后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学生自然分成两类,一类是规则的物体,另一类是不规则的物体,规则的体积你会求吗?那么不规则物体(石头)的体积怎样求呢?此时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生动、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发现、创造石头体积的方法:(1)把石头放入盛有水的长方体或圆柱体容器内,量出水位上升的高度。长方体的长和宽或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从而计算出石头的体积。(2)用橡皮泥将石头“围成一个长方体,算出体积,再把石头拿出,将橡皮泥搓成长方体,算出体积,以此求出石头的体积。(3)将石头敲碎,装在长方体或圆柱体的空盒中,从而求出体积。 这样的情境,富有生活气息,既开放了学习内容,开放了课堂,又为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搭建了自由翱翔的平台,学生在这样思维没有受到牵制的空间里,敢于大胆想象、大胆尝试、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潜能得以释放,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以发展。 问题二,情境的创设谈了学习的重点 例如:一位教师上圆柱的表面积时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圆柱体的桶(出示桶),你能帮工厂设计一下这种桶吗?设计好后帮着计算一下做一只这样的桶大致需要多少铁皮?然后就让学生自己去设计。还可以和同桌商量着设计。结果学生的设计以及展示设计的过程就用了不少的时间,而对圆柱的表面积还没有来得及算就已经下课了。其实这位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要体现我们解决的是生活中的问题,二是要让学生通过设计理解圆柱的表面积包含了两个底面面积和一个侧面面积,从而为后面的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这位教师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设计时既要根据比例尺确定图上的距离,又要设计出的图符合实际。由于设计图这一环节难度太大,从而冲淡 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整节课的重点放在了设计上。 问题三,情境的创设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口算整十、整百乘一位数》时,一位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边说边演示课件),一群鸭妈妈听说我们班同学很聪明,想请大家帮助做一件事鸭妈妈们一不小心把自己生的蛋搞混了,你能帮它们分清楚吗?于是屏幕上出现了写着算式的6只鸭子和写着数的6只鸭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游戏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