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遗传学从诞生到遗传密码的破译
遗传学(genetics)是一门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学科,自1900年孟德尔规律被重新发现而诞生, 到1966年,尼伦伯格和柯拉那等人完成了对全部遗传密码的破译,期间60多年.,遗传学经历了细胞遗传学时期、微生物遗传及生化遗传时期和至今的分子遗传学时期。在各个时期,遗传学都为今天的分子遗传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 遗传学的诞生
孟德尔根据前人的工作和他自己进行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并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验数据,提出了遗传因子分离和重组的假设。但是孟德尔的工作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直到1900年,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斯、德国生物学家柯伦斯(C.Corerns,1864一1935)和奥地利生物学家丘歇马克(E.Tcshermak,1871一1962)分别以雪白麦瓶草和黑白婴粟玉米和豌豆杂种、豌豆为实验材料,重新发现了孟德尔定律,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简单地讲就是杂合体形成配子时,每对等位基因相互分开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两种配子数目相同,详细地讲就是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可独自地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而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两队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保持其独立性,互不污染,形成配子时,同一对基因各自独立分离,不同对基因则自由组合。
2 遗传学的发展
2.1 细胞遗传学时期(1900-1940)
1911年,摩尔根创立了连锁定律并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以直线方式排列,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理论。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和他的 “蝇室” 成员们以完美的实验证实了孟德尔定律,一只白眼雄性果蝇,成就了摩尔根的一系列杂交实验,不仅建立了遗传学的第三定律——连锁交换定律,而且通过实验第一次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的染色体上,并确立了基因的染色体学说,成功的绘制了第一张染色体图。
1902年,萨顿提出,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期,遗传因子的分离与组合与染色体的分离、重组是相伴性的,因此遗传因子很可能就位于染色体上;1903年,美国生物学家萨顿(W.S.Sutton)和德国生物学家博韦里(T.H.Boveri),提出了Boveri-Sutton染色体理论;1911年,摩尔根提出的基因学说,阐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的规律,基因学说不仅成功地解释了孟德尔定律中关于分离和自由组合的现象,而且对诸如伴性遗传、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等难题也给出了相应的答案。
2.2 微生物遗传及生化遗传时期(1941-1960)
1944年,美国细菌学家艾弗里(Owsald.T.Avery)提出遗传物质基础是DNA。
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斯(F.Griffiht)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R型S/型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但是,当时他似乎没有认识到有遗传物质的传递为了证明是什么物质使R型转化成为具有多糖荚膜的致命的S型,艾弗里反复进行类似格里菲斯的转化实验:艾弗里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球菌中将各种生物化学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加入到无害的R型肺炎球菌中,结果发现,惟独只有核酸可以使无害的R型肺炎球菌转化为有害的S型肺炎球菌用DNA酶处理加热致死的S菌,经过这样处理的S菌没有使R菌发生转化,这就说明起转化作用的是DNA。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M.Chase)用放射性元素355标记噬菌体蛋白质,用3P2标记噬菌体核酸实验表明:只有NDA参与噬菌体颗粒复制的生化过程,明确表明DNA是遗传物质
2.3 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至今)
1953年,沃森(Watson)和克里克(Crick)建立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并于1958年提出了中心法则。
DNA双螺旋结构主要特点:(1)主链: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通过酯键交替连接而成。主链有二条,它们似“麻花状”绕一共同轴心以右手方向盘旋, 相互平行而走向相反形成双螺旋构型。(2)碱基对:碱基位于螺旋的内则,它们以垂直于螺旋轴的取向通过糖苷键与主链糖基相连。配对碱基总是A与T和G与C。碱基对以氢键维系,A与T 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间形成三个氢键。 (3)结构参数:螺旋直径2nm;螺旋周期包含10对碱基;螺距3.4nm;相邻碱基对平面的间距0.34nm
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PNA或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一直是分子遗传学的标志,由此最终解决了生物学的中心问题:基因如何复制,遗传信息怎样传递?使得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基因的表达调控等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
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生物学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遗传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答案解析.pdf VIP
-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1.1《法不可违》教案 .pdf VIP
- 小学生古诗词大赛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GPIR复合外模板现浇混凝土保温系统建筑构造.pdf VIP
- 中小学校长选拔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程二级WPS Office高级应用与设计:电子表格的创建与编辑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黔西南州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主要情况反馈.doc VIP
- 垂径定理练习.3 垂径定理练习.doc VIP
- (已压缩)关于建筑设计防火的原则规定(1960)(OCR).pdf VIP
- 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