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广告文化引起的消费流行
HYPERLINK /wiki/%E5%B9%BF%E5%91%8A \o 广告 广告是经济和文化的结合体,它在推销产品的同时也传播着文化。这种文化带着明显的时代文化的痕迹。早在1927年,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就说过,“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进步之记录”。无疑,广告在追求商业目的的同时,还蕴藏着某种文化观念和文化价值,而这些文化价值和文化观念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成功的广告往往有其深厚的时代文化内涵,它是时代进步文化的一面镜子。
自1979年中国内地的广告业恢复以来,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中国广告迅猛发展,蔚为大观,形成了当代社会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象之一。打开电视,一半左右的频道在播放着广告,翻开报纸,连软带硬的广告又会占去1/3的版面,电台广播中的广告讲座动则20分钟、30分钟。走出家门,路两边的广告牌会一直陪你到目的地,霓虹灯广告、灯箱广告、站牌广告、路标广告、条幅广告、高炮广告、楼体广告......高分贝的音响与促销员的“热情”召唤让你无处遁形。顶着广告对感官的折磨回到家,会发现门上被贴了不少不干胶广告,打开门又会从门缝中掉下塞入的DM广告,关上门门外又响起推销员的叩门声。现代广告本着“进入潜在顾客”心智的原则,站在买主的立场上,从外向里,为消费者设计生活,其直接结果是广告引导了消费时尚、加速了消费流行,控制了某种文化趋向。譬如:呀呀学语的城市儿童最先学会的居然尽是些广告词。“牛肉在哪里?”这则广告,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以致在很多场合已成了弄虚作假的代名词。
流行,心理学上解释为“以某种目的开始的社会活动,使社会集团的一部分在一定期间中能够一起行动的心理强制。”它代表了某种生活格式,是众多人相互影响、迅速普及的结果,它会引起众多人的注意、兴趣和模仿,影响到社会的各种人,使人们相互之间发生连锁的感染。流行文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许多人实践和追随的一种普遍的思想、观念、情感、信仰和生活方式,它是大众文化的重要形式、重要显示途径、生成方式和表现形态,具有时代性、迅速性、下行性、周期性。巴赫金说:“流行文化对于广告文化的意义在于:为广告的进行提供素材;影响广告的文化意识形态;使广告中流行成为仪式化的大众的‘狂欢’” 。
在日常生活中,流行突出表现在装饰、礼仪、生活行为三个方面,广告在传播过程中形成的消费流行大致有这样一些:
一、物质的流行。比如时装、化妆品、装饰品、发型和耐用消费品的设计等,这些物质形态的流行反映了城市生活中的时髦事物或热点现象,一般都是通过广告的力量来完成的。以洗发水为例,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对头发里的头屑根本不屑一顾,正是在中美合资广州宝洁公司旷日持久的广告宣传下,中国人才认识到,有头屑是件丢人的事,于是人们恐慌了,这种恐慌便慢慢发展为一种时尚:用高级洗发水去头屑。
二、色彩的流行。商品的标准色是现代企业商品的代表色,它能体现企业经营理念,表现商品特性,在增强气氛、吸引注意方面,能产生强烈的诉求力,使企业和商品的形象能快捷、准确地为消费者所把握。因此,那些具有强烈的识别效应、知觉刺激、引发生理反应以及影响生活习惯、社会规范、宗教信仰、自然景观的色彩在广告促销中一旦出现,就成为其他企业竟相仿效的色彩系统。像可口可乐的红色、IBM的蓝色、柯达的黄色、富士的绿色等,已经成为色彩世界中的经典色而被仿效。
三、语言的流行。成功的广告,其广告词往往不胫而走,流行于社会,被应用于各种场合,成为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口头语。如:“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挡不住的感觉”,“味道好极了”,“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等等。流行的广告语直接反映了流行品背后的意识形态,对这些词汇的解读,是探寻人们观念心态的一把钥匙。
四、行动的流行。一些广告中宣传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往往也会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方式。如保健、上网、休闲、娱乐等等,都是以商品的形式出现,通过广告的宣传而成为一种消费行为的流行。
追逐“流行”是满足人们心理需要的一种方式。因此,作为消费流行的条件,广告首先必须要给人们以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同时应该适合于人们潜在的需求。如果能够满足人们以下一些需求,那么流行文化就可能被人们接受而传播开来。这些需求是:他人对自己的承认、自我显示、自卑感的补偿、新经验的获得、求得心理上的安慰、求爱、出人头地等。有时,人们的某些需求处于潜在状态,若不加以激发,则可能化为乌有,若加以有效激发,则可能发展为流行。
可乐、雪碧、健力宝等饮料,并不是中国人的传统饮品,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是喝茶。然而,广告激发了中国人的潜在需求,如今,中国人的筵席上可以没有茶,但不可以没有饮料;中国人在家待客,也以饮料代替茶来显示主人的档次和对客人的尊重。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每一种本质活动的特征,每一种生活本能,都会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