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学科研信息2014年4月4日目录1儿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碍2.DOC

最新医学科研信息2014年4月4日目录1儿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碍2.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医学科研信息 (2014年月日 当社会的焦点聚集在成年人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成人内心世界需要关怀。于是,媒体呼吁、社会重视,只为拯救成年人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其实,换个角度思考,人们忽视了精神健康最本源的核心——成长经历。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成长经历,接触过哪些人,经历过哪些事,都决定了他成人后人格和心理健康。 ? 澳大利亚一个科学家曾做过调查,让1100多例青少年罪犯回忆在上学期间的情况,结果超过73%的人在上学期间曾被诊断为多动症。换言之,如果能够早期正确合理地诊断出多动症并给予合适的治疗,把冲动和攻击行为降到最低,可以大大降低青少年犯罪行为,甚至是成年犯罪行为。 ? 中华医学会儿童精神病学组(以下简称儿童精神病学组)就是我国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专业机构,现任负责人郑毅给《中国科学报》记者一个数字概念“1/5”,即全世界大概有1/5的儿童和青少年会罹患精神障碍,而在发展中国家,实际得到合理诊断和治疗的却不足1/5。 ? 不是毛病的毛病 ?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多动不是病,如果别人说孩子是多动症,家长还不爱听,特别是还需要去精神病院治疗,就更不能接受了。其实,这就是精神病医院治疗的范围。”郑毅说。儿童精神疾病不容小觑,“大人会患的心理疾病,儿童也都可能会有。”郑毅解释道,“因为儿童的范围很广,世界卫生组织规定18岁以下都是儿童。”常见的儿童精神病包括多动症、抽动症、儿童精神分裂症、交流障碍、孤独症。“而且患病率比成人还要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数据,成人患有精神疾病的概率是10%,儿童则是20%。” ? 可惜的是,因为社会对精神病人的歧视,让患者产生病耻感,不愿到医院就诊,甚至不愿提及自己患有精神类疾病。再加上媒体时常报道精神病人与凶杀、失去理智的案例,造成社会对于精神病人认识的“妖魔化”。“其实大部分精神病人不是这样的,那些极端的案例大多都是当初缺医少药的时候出现的。现在,我们安定医院一天有1000多人次门诊量,但是秩序井然,很少有大声喧哗的,甚至比有些综合医院都要好。”郑毅说。 ? 其实,儿童精神障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能及时进行治疗。那些及时被送来治疗,且已经治愈的青少年精神病人,“如今多数都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甚至有些曾患过精神分裂症的孩子现在也在海外留学”。 ? 与国际接轨的先行者 ? 在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同时,中华医学会儿童精神病学组并没有闭门造车,而是积极与国际相关组织加强联系。“早在学组成立之初,我国精神医学鼻祖陶国泰教授任第一届主席的时候,就与国际组织有联系。”郑毅说。1999年中华医学会儿童精神病学组正式加入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与相关学科协会,2003年郑毅被推选为该学会执委,与国际专家一起讨论世界儿童精神疾病的重大问题。2010年,四年一届的“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协会”在北京召开,这是该大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郑毅解释说:“这是因为我国的儿童精神疾病研究受到了世界的认可。” ? 为了将国际儿童精神病研究成果与国内公众分享,儿童精神病学组翻译了不少国际科普书籍。其中之一就是《关注精神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南》,书中对儿童精神障碍进行综述,既介绍了各国的情况和治疗模式,也在其中加入了中国儿童精神障碍发病和治疗的内容。“现在,国际上已经有专家开始研究婴儿精神障碍。这说明儿童精神疾病的分类更加细化,对于儿童精神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重视。”郑毅介绍说。 ? 儿童精神病学组不仅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立联系,还加强了与台湾的沟通交流。“我们创建海峡两岸儿童精神疾病高峰论坛,两年一届。到去年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明年要开第六届。”郑毅说,“因为当时觉得和台湾交流没有语言障碍,文化又接近,而且台湾学术界很友好。所以才打破两岸的壁垒,开始学术交流。” ? 科普应该更严谨 ? 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儿童精神病学组意识到,诊疗手段并非我国儿童精神疾病治疗比例低的制约因素。延误儿童精神病诊断的真正原因是人们对于儿童精神疾病知识的缺乏。于是,儿童精神病学组开始联动基层的儿童保健医生,对他们进行培训。“我认为,专业人员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发动基层的儿保医生才是最有效的。”郑毅解释道。所以他们编写了相关教材。自此,儿保医生对儿童体检不再是简单的量身高、称体重、打预防针;而开始关注精神健康。郑毅说,在那之前很多人都不了解精神疾病,更不知道生病后应该去哪儿看。在参与编写和颁布了“儿保医生心理健康服务指南”,加强儿保医生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后,儿保医生和父母知道了转诊的方法,也知道去哪儿看病。 ? “我们当时也写了不少科普书,有针对儿童、青少年的,也有针对父母、老师的。”郑毅表示,时任我国卫生部副部长尹力曾以卫生部的名义,让儿童精神病学组策划出了一套儿童科普丛书,包括学前、小学、中学和大学四本分册,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