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频体波层析成像简介.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限频体波层析成像简介 徐小兵 赵亮 传统射线走时层析成像基于高频射线理论。在地球内部的速度异常变化不大,且异常体的尺寸要远大于地震波的特征波长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费马原理确定地震波沿走时最短的路径,此时可以认为到时差主要取决于射线路径上的速度结构。然而,实际的地震波具有有限频率,当地震波经过尺寸较小或相近(相对地震波波长)的速度异常体时会发生绕射现象。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地震波波前面由于非均匀介质导致的超前或滞后特征能逐渐愈合甚至消失(Nolet and Dahlen, 2000;Hung et al., 2001)。地震波的这种有限频率特性表明地震到时差并不主要取决于射线路径上的速度结构。针对上述问题,Dahlen和Hung 等人推导了地震到时在有限频地震波传播波场下的灵敏场函数(或根据其几何形状被简称为“香蕉—甜面圈”理论) (Dahlen et al.,2000;Hung et al., 2000),进而发展了有限频层析成像方法。相对传统射线走时层析成像,该方法由于更真实地反映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因此能够更好地重建地球深部结构速度图像。 一、有限频层析成像方法原理 地震波的有限频率特性决定了不同频率的地震波的走时对射线周围三维速度结构具有不同的敏感程度。Dahlen 等(Dahlen et al., 2000)结合体波传播理论和线性Born单次散射近似来模拟通过地球内部任意一点的散射波到达台站的波形扰动,利用不同频率的体波与未经散射的直达体波之间的相互干涉结果,得出有限频率走时变化与中心几何射线附近第一菲涅尔带内的三维速度扰动之间的关系为: ……(1) 式中,是经过波形互相关处理得到的散射波与直达波的走时差;为空间点x处的体波速度扰动量;是该点三维灵敏度核,代表了某个散射点x处的速度异常对走时变化的贡献。从上式可以看出,敏感场K不仅是空间位置x的函数,同时还是频率w的函数,即不同频率的地震波不同空间范围的速度结构。 线理论下地震波走时表示为慢度沿射线路径的线积分,而在有限频率核理论中地震波走时可以更精确地表示为灵敏度核函数在射线周围一定空间内的体积分,这是有限频率理论与射线理论最本质的差别。因此,确定在 图1. 有限频体波走时在球对称介质下的几何路径示意图(Hung et al 2004) ……(2) 公式(2)表明有限频敏感度核函数是对时间窗内所有单点散射波进行求和的形式对所有满足条件的单点散射波进行射线追踪是一个非常耗时的过程,Dahlen等2000)在计算敏感场函数时引入旁轴近似即认为走时残差只对第一菲涅尔带内的速度扰动比较敏感来有效的减少射线追踪的运算量。旁轴近似的公式为: 图2公式2得出的直达P波灵敏度核函数 图3公式3直达P波灵敏度核函数(Hung et al 2000)从图2和图3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旁轴近似由公式3得出的可以很好地对由公式2得出的进行近似。 图5灵敏度核函数与频率的关系(Hung et al., 2004) 由高、中、低三个不同频带内的灵敏度核函数(图5)的形态可以看出,地震波的频段越高其灵敏度核越窄且强度越大,最接近于传统的射线;而频带范围越低则灵敏度核越宽,这时的灵敏度核强度也会降低。理论分析表明,对宽频带波形分频带处理,不同频带内的分析结果可以分别中心射线路径周围不同处的速度结构。 三、有限频理论与射线理论的比较 图6. 射线理论的(a)(b)有限频Hung et al., 2004。 图6射线方法,采样密集、滑空间范围更大,宽频带资料中信息数据不均匀覆盖的影响,对有限频层析成像提高反演结果分辨率。 (a) (b) 图7. 采用射线方法和有限频率方法得到的层析成像结果比较。(a)采用射线方法得到的150公里深度切片,左图为P波结果,右图为S波结果;(b)有限频方法结果。 式中,d为观测走时向量;G为灵敏度核函数矩阵,该矩阵第i行第j列的元素Gij是第i个观测走时的灵敏度核函数在三维网格节点j处一定空间范围内的体积分;m为要求求解的速度扰动向量。 与是下一次迭代的起始值。 更新和 检验是否收敛 如果达到收敛条件,停止迭代。 LSQR算法的优点是,计算机的内存要求低,易于实现并行算法,迭代收敛快,求解精度高。缺点是给不出显示的广义逆,也就给不出显示的模型分辨矩阵和协方差矩阵。 如下是层析成像反演流程图: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