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煤化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doc

煤化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化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煤中有机质的化学结构,是以芳香族为主的稠环为单元核心,由桥键互相连接,并带有各种官能团的大分子结构,通过热加工和催化加工,可以使煤转化为各种燃料和化工产品。焦化是应用最早且至今仍然是最重要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制取冶金用焦炭,同时副产煤气和苯、甲苯、二甲苯、萘等芳烃。煤气化在煤化工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用于生产城市煤气及各种燃料气,也用于生产合成气;煤低温干馏、煤直接液化及煤间接液化等过程主要生产液体燃料。 一、现代煤化工主要技术/产品现状 1.煤制油:解决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煤制油根据加工过程的不同路线,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主要产物是柴油(或汽油)、石脑油和液化石油气。直接液化是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使其热解并与氢反应,变为液态油料的过程,也称加氢液化;间接液化是以煤炭为原料先生产合成气,再以合成气为原料合成液体燃料或化学产品。 煤间接液化核心技术为南非所掌握,我国目前有神华、伊泰、潞安、兖矿四个项目,均为采用自主研发技术,另外神华正拟与南非萨索(SASOL)在宁夏投资共建煤间接液化项目,项目还在谈判中。我国已试生产的煤间接液化项目虽然在反复调试中也已生产出合格的油品,但是由于技术路线不成熟,设备运行不稳定,其油品质量波动性大,无法实现长周期的大规模生产,仍处于不断改进技术的过程中。 煤直接液化目前德国、美国、日本有技术储备,我国神华鄂尔多斯拥有世界上唯一一条年产100万吨煤直接液化生产线,已于2009年试车成功,2009年出产油品10万吨,2010年上半年生产油品20万吨。该项目设计规模共三期,每期100万吨,但由于一期产品质量尚不稳定、技术路线仍在优化调整,其设备可靠性、技术优良性、产品质量仍需时日验证,因此投资方态度谨慎,二、三期项目迟迟未动工。 发展煤制油对我国减少石油对外依赖度,维护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煤制油技术成熟度不够、经济性有待验证、耗水巨大等原因,国家产业政策重点目前支持煤制油技术研发,目前经国家发改委核准的仅有一个,为神华鄂尔多斯的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项目。 2.煤制烯烃:全球无工业化生产装置,我国受中东低价产品冲击较大 煤制烯烃技术主要有两种,中间都经过甲醇:一种是MTO技术,是指甲醇制乙烯、丙烯等低碳混合烯烃的技术,该技术由美国UOP公司/挪威HYDRO公司开发;MTP技术,指的是甲醇制丙烯工艺技术,该技术由德国Lurgi公司开发。 煤制烯烃全世界目前尚无工业化生产装置,仅我国和伊朗有项目在建和试车。 我国烯烃缺口在50%以上,发展煤制烯烃对我国意义较大。相关资料显示,当原料甲醇价格控制在90~100美元/吨时,采用MTO(甲醇制烯烃)工艺制取的乙烯和丙烯成本与20~22美元/桶原油价格条件下,石脑油裂解制烯烃的成本相比具备经济竞争力,在油价在60美元以上,煤制烯烃工艺线路的经济竞争力相当明显。 但是近年中东石化产能急剧增长,且中东采用廉价的乙烷裂解乙烯,成本远低于我国通过石脑油裂解生产乙烯,加上海运费到达国内成本仍较国产价格低,因此,从经济性考虑,我国煤制烯烃竞争力远不及中东。 3.煤制乙二醇:我国缺口较大,世界范围产能过剩 煤制乙二醇世界上除了日本、美国有技术储备外尚无工业化生产装置,我国目前煤制乙二醇项目正式投产的仅为通辽金煤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工业示范项目,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但是由于该项目的相关技术为世界首创,其经济可行性以及实际运行效果尚待时日验证,其在近期不可能解决国内乙二醇的供需缺口,更不能替代石油路线。 乙二醇主要用于生产聚酯,占乙二醇消费量的90%以上。我国产品自给率很低,截至2009年底,乙二醇总生产能力243.8万吨/年,产量195万吨,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全年进口582.81万吨,进口依赖度达75%,缺口巨大。但从世界总体来看,乙二醇生产能力已经过剩,加上2009年沙特阿拉伯等多套大型乙二醇生产装置建成投产,世界供应量继续大幅度增加,沙特低成本乙二醇的供应对世界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乙二醇发展发展速度会较慢。 4.煤制二甲醚:技术成熟,但国内产能严重过剩 二甲醚合成法有两种,一种是二步法,由合成气先得到甲醇,再由甲醇脱水来制取;另一种是一步法,由煤气化合成气,在反应器内同时完成甲醇合成反应和甲醇脱水反应,生产二甲醚。前者已大型化生产多年,后者技术尚未成熟,未实现工业化生产。 我国二甲醚产能严重过剩,2010年国内二甲醚消费量同比将增长20%,达到280万吨,但相比900万吨的产能来说,过剩69%。作为汽车燃料替代柴油,是目前二甲醚工业应用的主要领域;二甲醚作为城市燃气是另外一个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