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欧姆区间伏安特性对TiN 薄膜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PDF

正反欧姆区间伏安特性对TiN 薄膜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5 卷 第9 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Vol.45, No.9 2016 年 9 月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September 2016 正反欧姆区间伏安特性对TiN 薄膜 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郝 娟,蒋百灵,杨 超,冯 林,张彤晖 (西安理工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8) 摘 要:采用脉冲控制模式将气体放电伏安特性由磁控溅射离子镀的“正欧姆”区间引入到“反欧姆”区间,并在不同靶电 流密度下制备了TiN 薄膜。研究了正反欧姆区间伏安特性对薄膜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靶电流密度(Itd )大 于0.2 A·cm-2 的反欧姆区间,薄膜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和致密程度;且薄膜的硬度和膜/基结合强度分别由正欧姆区间Itd 为0.11 A·cm-2 的9.9 GPa、4.5 N 提升到反欧姆区间Itd 为0.38 A·cm-2 的25.8 GPa 、18 N。 关键词:反欧姆区;靶电流密度;TiN 薄膜;离化率 中图法分类号:TB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85X(2016)09-2439-05 TiN 薄膜以其高硬度、优异的耐磨及耐腐蚀性、较 的碰撞几率实现靶材原子离化率成倍的提高。 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等优点在当今工业领 但采用直流大功率持续放电必然会在靶材微区熔融 [1] [8-10] 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多弧离子镀和磁控溅射 产生大颗粒喷射,影响成膜质量 。因此本实验选取 离子镀为制备TiN 薄膜的主流技术。多弧离子镀较高的 脉冲电源控制模式,将靶材与真空腔壁之间的伏安特性 沉积温度不仅造成基体二次回火影响基体性能,且表面 由正欧姆过渡到反欧姆区间,在靶面能量积累达到使靶 [2] 易产生微米级大颗粒影响成膜质量 。而磁控溅射离子 材融化的临界时间之前将放电停止,避免脉宽过长而产 镀因沉积温度低、易实现多组分共溅射及可制备出表面 生微区熔池,实现脱靶粒子由纯粹的级联碰撞过渡为级 光滑的高质量薄膜等优点,引起了薄膜制备领域的广泛 联碰撞加场致发射效应的混合脱靶机制。并在不同靶电 [3-5] 关注 。但其气体放电伏安特性处于小电流密度的正欧 流密度下制备TiN 薄膜,研究正反欧姆区间伏安特性对 姆区,脱靶的低能中性原子在经过等离子区时仅有少量 TiN 薄膜微观形貌及性能的影响。 [6] 被电离,造成靶材原子的离化率极低(不足 10%) , 1 实 验 难以获得结构致密且结合力较好的膜层,严重制约了该 技术在精密机械制备基础件和电子器件行业的应用。因 实验利用真空腔容积为Φ(450 mm)×H(400 mm) 的 此,提高脱靶粒子的离化率,以期改善镀层致密性和提 MSIP-019 型闭合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