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备集团文化理念与其作用.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刘备集团的文化理念及其作用 蜀国何以兴?何以亡?前人有很多探讨。如:苏辙认为蜀亡是因为“弃天下而入巴蜀”;[1]苏东坡在《诸葛亮论》中则认为“孔明之失,在不能收荆州,荆州不守,而克复中原之机去矣!”; [2]王夫之则认为“以形势言,出宛洛者正兵也,出秦川者奇兵也,欲昭烈自率大众出秦川,而命将向宛洛,失轻重矣。”。[3]这些观点大都是单一地从军事谋略角度去解释。我们如果深一层去探讨这些军事谋略背后的思想动因,那么就不能不要涉及刘备集团的文化理念问题。因为文化理念是一个组织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抽象,是对于理想的目标模式及其实现基本途径和方式的一种信仰、追求。文化理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组织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成为组织行动的指导思想,从而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此,探讨刘备集团的文化理念以及其在蜀的兴亡中的作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刘备集体的文化理念的内涵   任何文化理念都是规律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体。一个成功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理念,从规律性看,它必须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概括和抽象,必经体现时势的要求,顺应历史的潮流;从价值性看,它又反映了主体的价值构成、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标准。那么,刘备集团从自身的利益、需要出发,经过对社会现实的审视、分析,提升了一个怎样的文化理念呢?   (一) “义”是刘备集团文化理念的核心内容?   1、“义”是时势的要求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黄巾军农民大起义,汉室处于倾颓之势。尤其是董卓弄权之后,保卫汉室、挽救汉室、复兴汉室理所当然成为各州郡官吏和地主豪强最大的“义”,这是封建道德的重中之重。“义”很快成为当时的文化潮流,也自然而然成为各方势力进行军阀割据的最堂皇的旗号。试引述几例:?   ⑴“灵帝末,黄巾起,州群各举义兵”[4]   ——各州郡虽然内图相灭,相互倾轧,但是无一不是外托“义兵”之名。   ⑵“初平之元,董卓杀主鸠后,荡覆汉室。。。。。。人人皆得讨贼。于是,大举义兵,名家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之会,万里相赴。”[5]-——董卓是“贼”,从大举义兵讨“贼”的盛况可以看出,“义”在当时的号召力是何等的威猛。   ⑶“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6]——曹操处处、时时宣称自己起兵是为了天下,是为了扶衰拯弱,自己是“义兵”。   ⑷“今迎朝廷,至义也”,[7]“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8]——在汉帝流离失所的情况下,奉迎天子无疑是当时最要紧、最基本的“义”。沮授和荀彧的观点是当时非常普遍,也非常有代表性。   ⑸“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9]——刘备当时疲于奔命,到处依附他人,但他也打出了 “大义”的旗号。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明显看出:“义”是当时汉末社会现实在文化价值取向上的一个反映,一个客观要求,它顺应时势所指,也顺从民心所向。   2、“义”是对历史的顺应   “义”不仅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对历史传统文化的一种顺应。   众所周知,整个东汉时期弥漫的文化思潮是谶纬神学——神化了的儒学。所谓的“谶”,是一种用隐秘的语言预决吉凶。东汉光武帝刘秀就是大肆利用“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10]的谶文来夺得皇位的。所谓的“纬”,是对“经”而言,是由儒家们用天人感应,阴阳灾异的学说对儒家经典进行穿凿附会,演绎而成的神秘说教。刘秀即位之后,即命人整理校定图谶,并于中元元年(公元56年)“宣布图谶子天下”[11]。从此,谶纬神学被定为官方哲学,儒者争学《图纬》。在这种图谶纬经学浸淫下的东汉人,深信“天子受命于天,诸候受命于天子”[12]的“受命”说,从而对皇权的臣服与维护到达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正有因为有“光武、明、章之遗化”,才会出现东汉末年“政治虽浊而风俗不衰,至有触冒斧铖,僵仆于前,而忠义者发,继起于后,随踵就戮,视死如归”[13]的悲壮景象。也正因为历史文化缘故,各诸候豪强都视匡扶汉室为“大义”,“至义”,“州群拥兵专地者,虽互相吞噬,犹未尝不以尊汉为辞”,他们更不敢轻易窥视汉室,取而代之。例如:   ⑴袁绍当上讨伐董卓的各路诸候的盟主之后,“与冀州牧韩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遗使奉帝诣虞,虞不敢受。”[14]   ⑵袁术自以为四世公辅,百姓所归,“用河内张炯之符命,遂僭号”[15],称帝于淮南。结果,立即招致吕布的反对和曹操的征伐。   ⑶公元?21?9年,“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同时,陈群、桓阶等大臣也劝曹操称帝。但是,曹操却大骂孙权“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16]曹操这个“汉相”虽然权重一世,却至死也不敢逆传统文化的“义”,冒天下之大不韪,取汉帝而代之。宋司马光分析曹操“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时,一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