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7.18韩喧【修改稿】探讨现代二十八脉现阶段临床治疗意义.doc

7.18韩喧【修改稿】探讨现代二十八脉现阶段临床治疗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讨现代二十八脉现阶段临床治疗的意义 韩暄 赵丽萍 北京中医药大学 100029 [摘要]通过收集和分析十二五规划既定的中医类教材等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出二十八种脉象所对应的临床症状。利用相兼脉象诊断以及病证转归判识的诊疗方法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目前随着传统医学的传承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文将对二十八脉的脉象以及不同脉象所代表的脉义进行简单阐述,对不同脉象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以及脉象诊断对现阶段中医临床治疗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二十八脉;脉象;临床治疗 我国常见的相兼脉象诊病及病证转归判识具有两千年的悠久历史及广泛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关于二十八脉[1]的理论最早见于《灵枢·五十营》:“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其中,二十八脉所指的是左右十二正经共24条、任脉1条、督脉1条、男子阳跷脉左右各1条、女子阴跷脉左右各1条,共此28条,脉络总长度共计16丈2尺。 在朱文锋先生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一书中,明确提出临床中常见的二十八脉脉象包括: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弦、芤、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疾(或大)[2]。为了便于医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脉象的特征和主病情况,本文将通过收集和分析十二五规划既定的中医类教材等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出二十八种脉象所对应的临床症状,并且总结出常见的脉象,帮助中医学者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二十八脉。 1二十八脉脉象及脉义 二十八脉的脉形与脉义随着临床应用的深入也在不断发展,经过近千年的经验积累,二十八脉的脉象与脉义已经非常成熟。在临床中,二十八脉通常可以分为浮脉类、沉脉类、迟脉类、数脉类、虚脉类、实脉类六大类,其中浮脉类6脉,即浮、洪、濡、散、芤、革;沉脉类3脉,即沉、伏、牢;迟脉类4脉,即迟、缓、涩、结;数脉类4脉,即数、疾、促、动;虚脉类6脉,虚、细、微、代、弱、短;实脉类5脉,即实、滑、弦、紧、长。为了方便记忆,经常通过脉决帮助记忆:“浮洪濡散芤革阳,沉伏牢为阴伤;迟缓涩结脉至缓,数疾促动主盛阳;虚弱微细代短不及,实脉实滑弦紧长;二八病脉请记清,浮沉迟数虚实详。” 本文中将教材与二十八脉很好地结合,并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方便大家对课本知识的 掌握,现整理二十八脉的脉象与脉义简要介绍如下。(见表1) 表1 二十八脉脉象与对应临床病证关系表 脉类 脉名 脉象特征 临床意义 浮 脉 类 浮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 表证,亦主虚证 洪 指下宽大,来盛去衰 热邪亢盛 濡 浮而细软 主虚,又主湿 散 浮散无根,稍按则无,至数不齐 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 芤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失血伤阴 革 弦急中空,如按鼓皮 精血虚寒 沉 脉 类 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里证 伏 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 邪闭,厥证,痛极 牢 沉按实大弦长 阴寒内实,疝气,癥瘕 迟 脉 类 迟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 寒证 缓 一息四至、来去缓怠 湿证,脾虚 涩 脉细而缓,往来艰涩不畅 气滞血瘀,精伤血少 结 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 阴盛气结,寒痰血瘀 数 脉 类 数 脉率增快,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热证,亦主虚证 促 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阳盛实热,气滞血瘀 疾 一息七至以上,脉来急疾 阳极阴竭,元气将脱 动 脉形如豆,滑数有力 痛,惊 虚 脉 类 虚 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虚证,气血两虚 微 极细极软,似有似无,至数不明 阴阳气血诸虚,阳虚危候 细 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气血两虚,主湿 代 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脏气衰微,主湿 弱 柔细而沉 气血不足 短 首尾俱短,不能满部 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实 脉 类 实 三部脉举按均有力 实证 滑 往来流利,应指圆滑 痰饮,食滞,实热 紧 脉来紧张,状如牵绳转索 寒,痛,宿食 长 首尾端直,超过本位 阳气有余 弦 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肝胆病,痛证 2现代二十八脉在临床中的应用 在本次课题中,我们收集了十二五规划既定的中医类教材2746部,二十八种脉象在文献中出现6939次,分类记载二十八种脉象所对应的临床病证17322例,运用统计学原理对本科中医类教材所涉及的脉象进行研究。 中国传统医学中自古便有“望、闻、问、切”四大方法,其中“切”所指的就是脉诊,是祖先留下的最宝贵的医学精华之一。《景岳全书》中就曾记载:“脉者,血气之神,邪气之鉴也,有诸内必形诸外,故血气盛者脉必盛,血气衰者脉必衰,无病者脉必正,有病者脉必乖。”可见脉象中医诊疗过程中了解患者气血盛衰状况最重要的参考。 2.1中医脉诊信息获得途径 中医在临床诊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