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新媒体艺术研究中三个重要范畴.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人 民大学学报 2013年第 1期 JOURNALOFRENMIN UNIVERSITYOFCHINA No.1 2013 中国新媒体艺术研究中的三个重要范畴 张小夫 张朝霞 刘言韬 [摘要] 艺术语言、发展路径和评价体系是中国新媒体艺术研究中的三个重要范畴。艺术语言既是一 切艺术创作实践的关键,又是一切文艺理论研究的核心,对于新媒体艺术来说,它更是艺术与技术、传统 与当代、世界与民族接合的界面。发展路径是一切艺术历史发展的轨迹,它是各种环境要素 “合力”的结 果,是艺术内因与外因博弈与妥协的产物,对于新媒体艺术发展史研究来说,它更是信息量极为丰富的解 剖样本。评价体系是一切艺术批评的主要依据,对于以复合与跨界为基本特性的新媒体艺术来说,评价体 系指标的多元与整合性是不难理解的。三者相加,目0好构成了文艺学的学理结构,中国新媒体艺术发展中 艺术语言的民族性、发展路径的独特性和评价体系的整合性是一切研究者必须关注的。 [关键词] 中国新媒体艺术;艺术语言;发展路径;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 张小夫: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100031);张朝霞: 文学博士,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教授 (北京100081);刘言韬: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 (北京100088) 在研究我国新媒体艺术现象时,一些学者不 正确的做法只能是把局部与整体、宏观与微观 同意使用 “中国新媒体艺术”这一表达方式,而 联系起来,在世界新媒体艺术的大背景中研究中国 主张使用 “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表达方式,原 新媒体艺术,使我们对于 自己民族新媒体艺术现象 因是担心 “中国新媒体艺术”这样一个概念是否 的理解具有足够开阔的视野,具有足够丰富的比较 会被理解或解释为存在一个 自外于世界新媒体艺 维度。同时,通过对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具体研究, 术格局的 “中国新媒体艺术”,尤其是考虑到作 可以充实我们对于世界新媒体艺术的了解,完善我 为后起的中国新媒体艺术对于世界新媒体艺术的 们对于新媒体艺术基本理论与基本范畴的建构。 依赖与互动,此种担心并非多余。但是我们不能 当我们把局部与整体、宏观与微观联系起 因噎废食,不能因为担心 “只见树木,不见森 来,在世界新媒体艺术的大背景中研究中国新媒 林”就拒绝对构成森林的树木进行具体研究。那 体艺术的时候,我们发现艺术语言、发展路径和 样做的结果,不仅不能避免以偏概全,反而是彻 评价体系这三个问题是无论如何不该被忽略的, 底切断了局部与整体、宏观与微观的联系。不对 三者相加,刚好构成了文艺学的学理结构…一文 中国新媒体艺术展开具体研究,我们就不能了解 艺理论、艺术史、文艺批评l】】,这说明本文范畴 中国新媒体艺术的特殊现象与规律,也不能了解 的选定并非任意。而当我们把研究视角从世界范 世界新媒体艺术与中国新媒体艺术之间的关系。 围聚焦于中国新媒体艺术时就会发现,艺术语 占 *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 目 “中国电子音乐特色研究”成果,并获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以及巾 国人民大学重大基础研究计划 “中国新媒体艺术研究”(12XNL006)资助,项 目负责人许鹏为本文通讯作者。 ~ 44 的民族性、发展路径的独特性和评价体系的整合 音乐的发展趋势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去 性是普遍存在的。本文将结合中国新媒体艺术具 发掘和获取艺术创新的基因和灵感是最重要的理 体门类的发展实践,逐一展开具体论证。 念定位与最核心的发展动力。2【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