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结构件焊接工艺.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构件焊接工艺 钢构件焊接前应根据焊接工艺评定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焊接工艺指导书应包括母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接接头型式、组装要求及允许偏差、焊接工艺参数和焊接顺序、预热(包括层间温度)、后热和焊后热处理工艺和焊接检验方法及合格标准等主要内容。 施焊电源的网路电压波动值应在±5﹪范围以内,超过时应增设专用变电器或稳压装置。 焊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焊接工艺指导书规定的工艺参数和焊接顺序进行施焊。 对接接头、T型接头、角接接头、十字接头等对接焊缝及组合焊缝应在焊缝的两端设置引弧和引出板,其材料和坡口形式应与焊件相同。引弧和引出的焊缝长度:埋弧焊应大于50mm;手弧焊及气体保护焊应大于20mm。焊接完毕应采用气割切除引弧和引出板,并修磨平整,不得用锤击落。 角焊缝转角处宜连续绕角施焊。起落弧点距焊缝端部宜大于10mm;角焊缝端部不设引弧和引出板的连续焊缝,起落弧点距焊缝端部宜大于10mm,弧坑应填满。 下雪或下雨时不得露天施焊。构件焊接区表面潮湿或有冰雪应清除干净。风速超过或等于8m/s(二氧化碳保护焊风速2m/s)时,应采取挡风措施。 定位焊工应有焊工合格证,定位焊所使用的焊接材料应与焊件材质相匹配;焊缝厚度不宜超过设计焊缝厚度的2/3且不应大于8mm;焊缝长度不宜小于25mm;定位焊应在焊道以内;定位焊缝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 不得在焊道以外的母材表面引弧、熄弧。在吊车梁、吊车桁架及设计上有特殊要求的其它重要受力构件承受拉应力的区域内,不得焊接临时支架、卡具及吊环等。 多层焊接宜连续施焊,每一层焊道焊完后应及时清理并检查,如发现有影响焊接质量的缺陷,应清除后再施焊。焊道层间接头应平缓过渡并错开。 焊缝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两次。当超过两次时,应经过焊接技术负责人核准后,按返修工艺进行。 焊缝坡口和间隙超差时,不得采用填加金属块或焊条的方法处理。焊缝出现裂纹时,焊工不得擅自处理,应查清原因,订出修补工艺,方可处理。 对接和T型接头要求熔透的组合焊缝,当采用手弧焊和手弧焊封底,自动焊盖面时,反面应进行清根。 要求熔透的焊缝当采用埋弧焊时宜选用直流电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T型接头要求熔透的组合焊缝,应采用船形埋弧焊或双丝埋弧自动焊; 厚度t≦8mm的薄壁构件宜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厚度大于50mm板的对接立焊缝宜采用电渣焊。 栓钉焊接前应用角向磨光机对焊接部位进行打磨,彻底清除轧制氧化皮、锈和油污。焊完之后,焊接处未完全冷却之前,不得打碎瓷环。 栓钉的穿透焊,应使压型钢板与钢梁上翼缘紧密相贴,其间隙不得大于1mm。 轨道间采用手弧焊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轨道焊接宜采用厚度大于或等于12mm,宽度大于或等于100mm的紫铜板弯制成与轨道外形相吻合的垫模; 焊接的顺序由下向上,先焊轨底后焊轨腰及轨头,最后修补周围; 施焊轨底的第一层焊道时使用电流稍大些,以保证焊透和便于排渣。 每焊完一层焊道,必须把熔渣清除干净后才能继续施焊,前后两层焊道的施焊方向相反; 钢轨焊接应采取预热、保温和缓冷措施,预热温度为200~300℃,保温可采用石棉灰等; 轨道焊接应选用低氢型焊条施焊。接头的表面层焊缝应采用耐磨焊条施焊。 当压轨器的轨板与吊车梁采用焊接时,应采用小直径焊条、小电流跳焊法施焊。 柱与柱、柱与梁的焊接接头,当采用大间隙加垫板的接头型式时,第一层焊道应熔透。 焊接前预热及层间温度的控制,宜采用测温器具测量(点温计、热电偶温度计等)。预热区在焊道两侧,其宽度应各为焊件厚度的2倍以上,且不小于100mm。环境温度低于0℃时,预(后)热温度应通过工艺试验确定。 焊接H型钢,其翼缘板和腹板应采用半自动或自动气割机进切割,翼缘板只允许在长度方向拼接;腹板则长度、宽度均可拼接,拼接缝可主“十”字形或“T”形,上下翼缘板和腹板的拼接缝应错开200mm以上;拼接焊接应在H型钢组装前进行。 对需要进行后热处理的焊缝,应在焊接结束后焊缝金属没有完全冷却的时候立即进行,后热温度为200~300℃,保温时间可按板厚每30mm1h计算,但不得少于2h。 焊接检验 焊接完毕,焊工应清理焊缝区的熔渣和飞溅物,并检查焊缝外表质量,合格后应在工艺规定的焊缝及部位打上焊工钢印。 碳素结构钢应在焊缝冷却到环境温度、低合金结构钢应在焊接完成24h以后进行焊缝外观及内部质量的检验,无损检验应在外观检验合格后进行。局部探伤的焊缝,有不允许的缺陷时,应在该缺陷两端的延伸部位增加探伤长度,增加的长度应为该焊缝长度的10%,且不小于200mm,若仍有不允许的缺陷时,应对谬论焊缝进行100%探伤检查。 根据结构件承受荷载的特点、产生脆断倾向的大小及危害性,将对接焊缝分为三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焊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重级工作制和起重量Q≥50t的中级工作制吊车梁腹板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