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ppt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住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带弟子离开。 ▲鲁哀公3年,孔子60岁,去郑国,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鲁哀公六年,孔子63岁,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 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鲁哀公七年,孔子64岁,又回到卫国。 ▲鲁哀公十一年,孔子68岁,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 二. 孔子的思想主张 仁 礼 中庸之道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如何理解礼、仁、中庸三者之间的关系? 礼 中庸 教育 内在精神 表现形式 “仁” 1.对中国: ①政治:儒家学派创始人,所开创的儒家思想,在西汉后, 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教育:创办了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的格局,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基础。 ③文化:整理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2.对世界: 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对法德等国的启蒙思想家起了启迪作用。 三、孔子思想的地位和影响 新闻点击: 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 巩固小结 先师孔子 一、孔子生平(前551——前479) 少年求礼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孔子出生 二、思想 主张 政治思想:(1)仁者爱人 (2)克己复礼 伦理思想:中庸之道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三、孔子思想的地位和影响 一个核心: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 两大称谓: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三大影响:对中国:所创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1、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2、下列有关孔子“中庸”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B.是对“仁”的学说的否定 C.将“仁德”置于首要地位 D.认为过头和不及同样不好 * *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是人类文明出现巨变的时期,在这个光辉灿烂的文化创新时代,出现了大量世界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们以自己的思考主张和探索精神影响着世界,在文化创造与传承方面引导着世界的走向。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就是古代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民族,不信神,却敬仰一个人。就靠着这份信仰,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历史的民族,并且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创造出辉煌的文化。 这个人就是孔子, 这个民族就是中华民族。 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 纥与颜氏女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 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史记》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子罕》 相传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在尼丘山上祈祷后,生下儿子孔子。孔子生来头顶中间低、四周高,象尼丘山的形状,故起名叫孔丘,又因他排行第二,遂取字仲尼。 1、孔子的出生:尼山降圣,生逢乱世 一、孔子生平(前551——前479) 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 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变革 文化:学术下移,鲁国文化传统深厚 生逢乱世 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 转变的时期(大变革) 子弑父、臣弑君、 少凌长、庶废嫡 2、孔子的求学:勤学好问, 博学多才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问礼老聃 孔子从小勤奋好学,刻苦读书,还经常向不同的人请教。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和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官学习音乐。 3、孔子的教学:杏坛授业,万世师表 (创办私学) 孔子杏坛讲学图 孔子30岁左右时,已博学多

文档评论(0)

zhoubingchin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