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图4-32 支座负弯筋截断长度示意图 M 图 V 图 0.07fcbh0 a b c d ?20d ?1.2la+h0 ?1.2la+h0 ?20d ?1.2la ?20d 梁支座截面负弯矩纵向受拉钢筋必须截断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从不需要点起算) (1)当 (从充分利用点起算) (2)当 (从不需要点起算) (从充分利用点起算) (3)截断点仍处于负弯矩受拉区内 (从充分利用点起算) (从不需要点起算)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mm) 表4-2 150 200 梁 高 h 200 250 300 300 350 400 5.5.5 箍筋的间距 箍筋的间距除按计算确定外,还应满足下表要求: 当 时,箍筋的配筋率还不应小于 h b f V t 7 . 0 0 > 满足最小配箍率及最小直径、最大间距的要求。 梁宽?400mm 且一般钢筋多于5根,采用四肢箍,一般用双肢。(封闭式、开口式) 纵筋搭接区箍筋应加密 受拉 s ? 5d(100mm) 受压 s ? 10d(200mm) 图5-33 箍筋配置示意图 b400 b400 b400 b400 受压钢筋 其他构造要求 §5.6 5.6.1 纵向受力筋 1、锚固 ★ 受拉纵筋锚固长度,不小于0.7( )及 250mm。 ★ 简支板和连续板中,下部纵筋锚固长度 。 ★ 受连续梁的中间支座,出现上、下部都受拉时,分为 上部受拉和下部受拉两种情况考虑: las ?0.7la 上部受拉纵筋贯穿支座; 上部: 下部: a、不利用支座下部纵筋受拉强度时: 光面钢筋 。 带肋钢筋 ; b、充分利用支座下部纵筋受拉强度时: c、充分利用支座下部纵筋受压强度时: las ?la 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ζ 表5-3 1.2 搭接长度修正系数ζ 1.6 1.4 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2、搭接 ★ 受拉钢筋搭接长度 …5-26 ★ 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图4-34 一连接段内的纵受拉筋钢筋绑扎搭接接头 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拉筋钢筋绑扎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梁、板、墙类:不大于25% 柱类:不大于50% 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均不应小于300mm。 5.6.2 弯起钢筋 图5-35 弯筋端部锚固 ★弯起钢筋的弯终点以外,也应留有一定的锚固长度: 受拉区不应小于20d,受压区不应小于10d。 图4-36 鸭筋和浮筋 (a) (b) 浮筋 鸭筋 ★对于光面弯起钢筋,在末段应设置弯钩,见下图: 位于梁底层两侧的钢筋不能弯起。 5.6.3 箍筋 1、直径 箍筋的最小直径: 梁高>800mm时,直径不宜小于8mm; 梁高≤800mm时,直径不宜小于6mm; 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钢筋直径≥d/4,d为最大受压钢筋的直径。 2、箍筋的设置 计算不需箍筋的梁: 梁高>300mm时,仍沿梁全长设置箍筋; 梁高=150~300mm时,仅在端部各1/4范围内设置箍筋,构件中部1/2跨度内有集中荷载时,全长配置箍筋; 梁高<150mm时,可不设箍筋; 5.6.4 纵向构造钢筋 1、架立钢筋 梁跨<4m时,架立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梁跨=(4~6)m时,直径不宜小于10mm; 梁跨>6m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2、纵向构造钢筋(腰筋) 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面积不小于腹板截面面积6hw的0.1%,间距不大于200mm; 对于钢砼薄腹梁和疲劳试验梁,沿梁下部二分之一高的腹板内沿两侧配置直径(8~14)mm、间距为(100~150)mm的纵向构造筋,按下密上疏的方式布置。 本节思考题: 什么是材料抵抗弯矩图?如何绘制?为什么绘制? 为保证梁的斜截面受弯承载力,对纵筋的弯起、锚固、截断以及箍筋的间距,有何构造要求? * * * * * * * * * * * * * * * * * (6)验算弯筋弯起点处的斜截面 160.2 117 480 (kN) 50 弯起点 弯终点 例题图4-1(b) 见例图4-1(b): 该处的剪力设计值: 宜再弯起钢筋或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薄层色谱分离技术.pdf
- 电动管件坡口机 2007101331872.pdf
- 棉秆循环利用理论模式探讨.pdf
- 2016年监理继续教育考试题和答案(房建).docx
- 墨脱县职称论文发表加压回灌基坑沉降论文选题题目.docx
- 古塔区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钢桁梁斜拉桥强制合龙影响分析有限元竖向压重论文选题题目.docx
- 盖州论文网职称论文发表网建筑材料检测影响因素论文选题题目.docx
- 农大理论力学及材料力学作业第二套答案.docx
- 第四节 吸收塔计算.ppt
- 钢结构塔桅设计简单步骤与设计思路.doc
- 新仁爱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第十单元Unit 10 第1课时 Listening-Speaking 课件.pptx
- 新仁爱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11 第5课时 Grammar in use 课件.pptx
- 新仁爱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11 第6课时 Oral communication 课件.pptx
- 新仁爱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第十单元Unit 10 Developing the Topic-Wrapping Up the Topic 单词课件.pptx
- comp秋季分配建议解决方案问题分裂征服answer回答.pdf
- 课件详解back2school after userguideparty之后.pdf
- 工作场所空气中甲氰菊酯测定方法制订项目草案卫生网.pdf
- 型号度油漆代码颜色名称变体面板编号生产地点thyd fiat lancia尖端.pdf
- 新仁爱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第十单元Unit 10 Lesson 6 课件.pptx
- 新仁爱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第十单元Unit 10 单元复习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