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时期中 国证 券市场改革与发展-财经大学书刊.pdf

转轨时期中 国证 券市场改革与发展-财经大学书刊.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一章  转轨时期 中国证券市场 改革 的制度透视 年 年 ,是我 国证券市场改革措施出台最多、力度最大 的时期 。 对这 年的改革 ,各方面存在着诸多看法和争议 。持肯定态度的人认为 : 年 改 革 ,涉及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些基本 问题和深层次矛盾 ,是及时的和必要的。 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证券监管和市场发展的理念 ,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即所谓 “一个接一个 ,唱的都是改革调”, “中国证券市场正从这里走向充满希望的明 天 ” 。鉴于 中国证监会 出台了一系列 引人注 目的改革措施 变“审批 制 ”为 “核准制 ”、引进 国际会计准则、出台“退 市令 ”、对操 纵股价 的违规行为进 行严厉 处罚等等 。这些措施使 中国的证券市场在深化改革 、加强监管和规范化建设方 面前进 了一大步。 年,美国 《商业周刊》还将当时的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 评为每年一度的 “亚洲之星”。持保留甚至否定态度的人认为 :尽管从总体上看, 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市场观念和监管理念 ,但改革中确实有 许多败笔,从而影响到改革的成效,并对市场的平稳发展造成冲击 ,教训十分深 刻 。这些败笔是 :有些改革客观条件不太成熟,表现出浓厚的超前味道和急于求 成的色彩;有些改革事前论证和准备不充分 ,缺乏综合配套措施和手段;有些改 革对 问题的复杂性和市场的承受能力认识不够 ,时机选择和把握不太恰当;有些 改革忽视事物发展 的阶段性 ,片面追求理想境界 ,人为增加 了制度创新 的难度 (如将高科技板块改为创业板市场 );有些改革脱离 中国的实 际状况 ,照搬照抄 的 痕迹 比较重 。比如说 有人就国有股减持 问题评论道 : “几年来 国内证券市场的 《中国证券市场近期政策走向述评:风正起帆已扬》,载 《中国证券报》 年 月 日 。 第 2 页 市场化一直是政府的努力 目标 。事实上 ,为了国内证券市场的市场化 ,也推出了 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取得 了很大 的成绩 。但是这次事件又让 国内证券市场 回归 到以往那种 以政策为主导的市场 。正如有人形象地 比喻的那样 : “就像原来政府 要给证券市场断奶 ,但现在断奶没断成 ,股市反而抽上了鸦片 。可 以说,这次事 件发生后,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人们一定会预期今后市场的变化完全会取决于 决策层 的政策态度 ,上市公司 的业绩 、市场 的真实变化等都不重要 了。而 以往 ‘政策市 ’导致 的市场割裂、股权扭 曲、一股独大、上市公司疯狂 圈钱、中介机构弄 虚作假 、市场投机猖獗等又可能死灰复燃,甚至于更加猖獗 。” 因此 ,如何客观 评价这些改革措施 ,不仅涉及证券市场总体发展思路 问题 ,而且也涉及改革评价 的客观标准 问题 ,确实非常重要 。本文从法治精神和制度变迁的内在规律出发, 对我国证券市场 年改革作一制度透视 。 一 、 年证券市场改革 的外部条件和理论基础 我 国证券市场是改革开放 的产物 ,自建立之 日起就一直处于改革 的前沿 , “从始至今一直是个狼烟四起的地方”。 年以来,各项制度推陈出新,改革 得 以形成高潮 ,既是时势使然 ,又是多方面因素共 同作用的结果。 我 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 的基本确立 ,为 中国证券市 场各项改革 的推进创造 了宽松 的外部环境 年,我国提前实现 了党的十二大提 出的全 国工农业总产值 比 年 翻两 番 的奋斗 目标 。国 民生产 总值 由 年 的 亿 元 增 加 到 年 的 亿元 。经济的快速增长 ,使我国的综合 国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