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交流.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与孩子交流

孩子的心,我懂。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 任兆璋 著 來自嬰兒時期的傷害 一位成大女學生自殺,留下兩封遺書… 媽媽不需要是大學畢業生 嬰兒期是孩子學習信賴他人的開始 小孩子一出生沒有理智,只有感受 人在嬰兒期的飢餓經驗,到成年時就會形成【這個世界不值得我信賴】的感覺 別人都不尊重我 我怎麼努力都沒用 時間到了沒有人來管我的需要 我的生存受到了動搖 若餵奶時間還沒到,就給孩子喝奶了 這樣的愛就太多,就是「溺愛」 小孩有需求,需要爸媽來照顧,哭就是發出訊號,這是孩子當時的工作 媽媽不需要是大學畢業生 媽媽情緒的穩定對小孩十分重要 孩子需要一個經常性的平衡 媽媽自己有沒有信心,她和爸爸的關係好不好,她心臟跳動是不是很平穩,抱著孩子的時候,孩子感覺得到 我們常認為小孩子不懂,所以我們愛講什麼話就講什麼話,其實即使只是一個嬰兒,我們也要好好地跟他講話,他的確是什麼也不懂,可是有一天他會全懂,不跟他講話就沒辦法刺激他學習 建立規範的關鍵時刻 幼兒期 -- 9個月~3歲大 在小孩3歲以前給他訂一個範圍,在範圍以外的就要說:「不」 人要能跟自己說「不」,跟自己說不就是自制 探索期 – 9個月~18個月 這個階段小孩已經開始學習很多機能: 會爬、會拿東西、會到處去看 如果把他帶去廚房,他最喜歡翻翻鍋子,拉拉抽屜,什麼東西都拿出來玩一玩 他很願意去認識周圍的東西,這些經驗變成他的一部份 我們容許他探索,可是又怕他危險: 給他一個範圍,只有在這個房間或這個房間的角落裡可以盡情的探索,而不容許他到其他房間以避免危險 學習分離: 小孩開始有主見,有欲望要照顧自己的主意來行事 容許孩子可以說「不」 幼兒期 -- 9個月~3歲大 學習分離的孩子需要講「不」 他會經常跟你意見相左,這是很健康的 如果不是有生命危險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去做,讓他自己去嘗試錯誤 讓他照自己的意思去嘗試錯誤,並不是要他變成為所欲為的放任自己 與孩子分享人生的苦樂 學前期=遊樂期:3歲~5歲 在這個階段裡,我們需要經常跟孩子在一起,在跟他一起玩的當中,讓他去學習 小孩子的扮家家酒就是在學習爸爸媽媽 在扮家家酒的時候,他就要學習做很多決定,因此,容許孩子去玩是有其必要性 說故事給他聽 並不是真的拿一本故事來講,而是講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經驗 經常和孩子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分享你的痛苦與喜樂 例如: 爸爸是醫生,爸爸要告訴兒子: 以身心陪伴孩子獨立 學前期=遊樂期:3歲~5歲 如果父母從不跟孩子說故事,他們就不會了解生活的完整面貌,甚至無法經驗到父母的存在 在學前期我們一定要自己陪孩子,讓孩子分享我們人生的高低起伏 一個人之所以能獨立,並不是年齡到了自然就會獨立 小孩從小就要媽媽的肯定,或者身邊照顧他的人給他適時的肯定 媽媽要常讓他感覺到:「你是有能力的,媽媽不在你也可以自己做。」 要小孩子獨立自主,我們就必須經常跟他在一起 我們的「在」必須要身心靈的在 小孩跟父母打招呼,父母的眼睛都沒有看孩子一眼,這個「在」等於不在 我們做父母的就是孩子精神上最大的支柱 我們必須去幫助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內在擁有很大的安定與肯定,才能夠做一個真正獨立的人 有父母在旁邊真好 小孩需要有人在他的旁邊,而不是替他做,而是有人在他的旁邊,他的注意力就會拉長 學齡期的時候,很多媽媽說: 有父母在旁邊真好 教導孩子跟己的內在來往,這比教育小孩子考第一名還重要 人需要能夠陪伴自己,跟自己的感受在一起;你可以好好的痛苦到底,你也可以放聲大叫: 然後才能有力量再擔起來! 小孩子需要大人在旁邊及時地給他讚美 孩子的戀父戀母期 戀父戀母期 小孩小第一個戀愛的對象是他的異性父母,小孩子很容易就製造一個三角關係: 小男生要把爸爸推掉,去佔有媽媽;小女生也努力把媽媽推掉,想去佔有爸爸 小孩在學前期,男生會去學習爸爸討好媽媽,女生會學習媽媽討好爸爸 有些父母關係不好,小孩子就真的會代替爸爸來照顧媽媽,或者代替媽媽來照顧爸爸,這就是小孩子早期身份的認同 有些爸爸沒有好好負起做父親的責任,有時候長女就會負起全家的責任,她就代替了媽媽爸爸來照顧全家,以至於全家就成了她的責任,她也沒有辦法好好的發展自己 考得好還要更好? 中國人的父母經常在小孩子放學回家後,跟孩子對話: 考得好還要更好? 在學齡期最重要的是-- 培養人跟人的關係 良好的讀書習慣 先把「我的」功課做好了之後再去玩,也就是負我自己的責任 有沒有考一百分不重要,有沒有第一名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這個小孩子有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進入學齡期,正好也可以考驗一下前面三個階段有沒有過得很好 幼兒期沒通過,就沒有冒險的能力,小孩子進入學校會感到很害怕 第一個關鍵是在3~6歲 第二個關鍵是在18歲之前 服從的新標準:傾聽.分辨.做決定 青春期-- 學著做個大人,學著自己做決定的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