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点经典》第一辑电子版本
经典语录
《论语》六则
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曾子曰:“吾日三省[1]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2]? ”(《学而》)
【注释】
[1]省(xǐn):反省,检查。
[2]传不习乎: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都温习
了呢?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1],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注释】
[1]弘毅:强毅。
子曰:“知[1]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注释】
[1]知:通“智”。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1],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2],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3]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公孙丑下》)
【注释】
[1]郭:外城。
[2]池:城外的护城河。兵:兵器。革:甲胄。
[3]畔:同“叛”。
孟子曰:“桀纣[1]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2],所恶勿施尔也[3]。”(《离娄上》)
【注释】
[1]桀:夏代暴君。纣:商代暴君。
[2]所欲与之聚之:人民所希望的,替他们聚集
起来。
[3]恶(wù):讨厌,憎恨。施:加。尔也:如此罢
了。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
民之所好好之[1],民之所恶恶之[2],此之谓民之父母。
【注释】
[1]所好好之:二好均读为hào,动词,喜好。所好:喜好的东西。
[2]所恶恶之:二恶均读为wù,动词,讨厌、憎恨。所恶:讨厌的东西。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1],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2]。
【注释】
[1]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昭明的意思。第二个“明”是形容词,明德,指光明德行。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想使高尚的道德昭明于天下的人。
[2]“ 致知”句,意为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子曰:“好学近乎知[1],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注释】
[1]知:通“智”。后文“知”,均解为知道。
凡事豫[1]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2]
【注释】
[1]豫:通“预”,准备。
[2]跲(jiá):阻碍。困:窘困。疚:愧疚,后悔。穷:困窘。
〔明〕年富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 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序言》)
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青年团的任务》)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苛政猛于虎
《礼记》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1]。夫子式[2]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3]”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4]。”夫子曰:“何为不去也? ” 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5],苛政猛于虎也。”
【解题】
本文题目为后人所拟。篇中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但更可悲的是苛捐杂税竟然甚于虎口。
【注释】
[1]有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
[2]式:通“轼”,古代设在车箱前供立乘者凭扶的横木。在车上表示敬意时,用手扶轼,俯身而立,也叫“轼”。
[3]子:“你”的敬称。壹:的确。重(chóng)有忧:连着有几件悲伤的事。
[4]舅:古人称公公为舅。焉:“于之”的合字,“死焉”即“死于虎”。
[5]小子:年轻人,此处用以称呼学生。识:通“志”,记。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
……
吾尝终日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