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年级作文用悯农这首诗编一个故事.doc
四年级作文用悯农这首诗编一个故事
篇一: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古诗《悯农》300字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古诗《悯农》300字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古诗《悯农》300字 我国的古诗众多,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读着这首诗,眼前仿佛出现了烈日当空,农民们流着满头大汗,辛勤地锄草、耕地,汗珠一串串地滴下来,滴进了泥土里的情境。 有谁知道这盘中的每粒米饭,都凝结了农民伯伯们的劳苦!现在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好像都忘记了节约是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在饭堂吃饭的时候,我看见有的小同学非常挑食,好吃就吃,不好吃就不吃。总是随便把饭菜倒进垃圾桶里。我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篇二:古诗《悯农》赏析
古诗《悯农》赏析
悯农
锄禾日当午,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汗滴禾下土。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排行二十,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毫州。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被誉为“悯农诗人”。
【注释】
悯:怜悯。日当午:太阳当头直晒的时候,指中午。盘中餐:碗里的饭食。皆:都是。
【简析】
开头两句,诗人精心设计了一个特定环境下的“锄禾”场面:正当中午,赤日炎炎,暑气熏蒸,酷热难耐;农民劳作,时间已久,浑身无力,饥肠辘辘;汗水湿透了衣衫,洒落到禾苗上,渗透到泥土中。由此可见烈日之炎,汗水之多,身体之泛,耕作之苦。诵读诗句,读者仿佛身入其中,和农民们一起承受着那痛苦的煎熬。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谁知道,在这些国贼禄鬼的金盘玉食之中,即使是一颗一粒,也是农民们用多少血汗换来的。这两句诗虽属议论,但很形象。“盘中”对“田间”,“粒粒饭食”对“滴滴汗珠”,空间位置的跳跃,内心视象的转移,都反映了农民们的耕作之苦。它教育人们在享受劳动果实时,要联想到劳动生产的辛苦,珍惜每一粒粮食。
篇三:古诗二首(悯农)
《古诗二首》导学案
班级姓名评价 家长签字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体会这两首
诗描写的不同情境和抒发的不同情感。
2.学会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3.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全力以赴,尽最大能力完成
今天的学习任务,感受成功。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运用习得的古诗学习方法,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理解诗中描
述的情景,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
问处”。
(4)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前进入探究点的探究,检测一下自己
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李白 (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
仙”之称。四川绵州昌隆县人(今四川省江油市)。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
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
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
并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
人。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
《乐府新题》20首。《悯农》诗二首,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
传诵。
2、预习自测
(1)比一比,再组词
蒲() 悯() 粟()炉() 郎() 犹()
铺() 闽() 栗()芦() 朗() 忧()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秋浦(púpǔ) 赧郎(nǎnhǎn) 紫烟(zǐchái) 无限(yín xiàn)
(3)查找有关劳动的诗歌写在下面的空白处。(至少两首)
我的疑问: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
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课内探究
1.我思考,我收获:
学习建议:
请同学们用2分钟左右时间认真朗读古诗,并结合预习中自己
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2.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自读古诗,了解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
默读课文,在书上做好批注笔记。用时5分钟)
探究点二:对比两首诗,找出它们的异同。(解决途径:思考《秋
浦歌》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场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悯农》
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1.读诗句,先解释带点的字,再写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