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地的誓言,教案.doc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一: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体会拟人、排比、比喻、呼告、变换人称等手法的表情达意作用。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3.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旧中国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本文又是一篇抒情色彩十分浓厚的散文,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应该是本课教学中重点。 2.难点:由于本课有些句子语意丰富含蓄,学生不易理解,有碍于充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应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方法之一:“读—讲—读—赏—读”。 读书分三个层次:让学生熟悉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夹在读书之中的“讲”与“赏”分别是指:“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理清文章的结构。“赏”,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选用词语和句子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感情。运用此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精要的指点下,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自己体悟,加深理解。 方法之二:老师引导—课堂合作讨论—评述、质疑 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和探究精神。老师设立问题予以引导,让学生去解决问题,一步步沿着作者的思路,走进文本。让学生评述课文,这无疑是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有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这既是思维的训练,又是说话的训练。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形成多维态势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媒体设计 这是一篇纪念九一八事变的抒情散文,而学生远离那个历史年代,可以利用多媒体,展 示有关东北大地风物的图片以及九一八事变的图片,播放在松花江上,以便弥补学生空缺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带着这份沉痛走进文本,一便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设计: 方案一: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有那么一片美丽的土地,那里出产著名的东北三宝:人参、 鹿茸和貂皮;那里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还有碧绿参天的白桦林;肥硕的小鹿、彪悍的马群。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齐答:东北)。对,这里就是东北(边说边展示课件)。 可是当时间的指针指向1931年9月18日的时候,日本侵略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 事变;践踏了这片美丽的土地,许多东北人民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1941年的9月18日,时值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正是日寇全面侵华最疯狂的时候,也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 时刻。就在这个时候,著名的进步作家端木蕻良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也为了激发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卫家乡的热情,写下了散文《土地的誓言》。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聆听作者的铮铮誓言。 二.解题 这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的情感为线索,由对家乡的思念转为对苦难人们的同情悲 愤。,是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民对沦丧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正在倍受蹂躏的家园的深深眷恋,发出了热血男儿誓死为家乡的解放战斗到底的铮铮誓言。作者端木蕻良。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著有长篇小说《曹雪芹》和《科尔 沁旗草原》,成为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家之一。 三、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掌握文中字词。 端木蕻(hóng)良 炽(chì)痛 嗥(háo)鸣 斑斓 (bān lán) 谰(lán)语亘(gan)古 田垄(lǒng) 蚱蜢 (zhà měng) 镐(gǎo)头辘辘 (lù lù)污秽(huì) 炽痛:热烈而深切。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污秽:肮脏的东西。 亘古:远古。 怪诞:荒诞离奇。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了解。 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2.默读全文,圈画出能够打动自己内心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1)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塑造了两个颤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的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一个是大地之心(红熟的浆液),一个是作者之心(喷涌着血液)。大地像人一样召唤着“我”,激励着“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 (2)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和“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 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