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经济作物和经济林.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作物和经济林.PDF

河两岸者,尚有过冬番薯一造,冬栽春获,与麦相等。①土地类 型与所种植的作物情况参见表3一4。 表3一4 土地类型与所种植作物 │田地类型│ 作 物 备 注 早稻一晚稻 │阳田 早稻一番薯 │早稻一晚稻一麦 土地较肥沃者│ │山田 早稻 粟、旱稻及高粱、玉蜀黍一番薯、蔬菜│ 稍肥沃者 │旱地 番薯 稍痔者 尚有过冬番薯一造 在沿河两岸者│ 资料来源:民国《新修大埔县志》卷一O《民生志》。 第二节 经济作物和经济林 明清以来,闽西粤东北客家地区山区的开发和粮食生产的发 展,为经济作物和经济林的种植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明中叶以 来,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闽西粤东北地区世代仅知“耕耘 稼墙”的人民,有一部分由原来种植单一的粮食作物转向种植蓝 靛、烟草、兰麻、茶叶等经济作物,从而促进商业性农业的 发展。 一、蓝靛、烟草、竺麻等经济作物 蓝靛是蓝草经过加工而成的染料。蓝又称著,为可染色植 ① 民国《新修大埔县志》卷一O《民生志》。 190 物,经过加工泡制后,成为可用做染布的“淀”,即水性颜料。 由于多为青色,于是名为“靛”,或称蓝靛。明清时期,随着棉、 麻纺织业的发展,对染料的需求也迅速增加,蓝靛遂成为一种重 要的经济作物。 据载,蓝靛“折其茎,以土奎之,辄生”①。闽西种蓝靛历 史悠久,南宋《临汀志》即把靛作为一种商品载人其《土产·货 之属》。到明清时期,闽西的蓝靛种植十分发达,在全国染料市 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尤以上杭人最为活跃,县志称“邑人以 靛青业致富者甚众,而在外作染工业者如浙、赣、粤等省亦伙。 在昔,粤之羊城、佛山皆为邑人专利,每一埠俱数百人”②,“各 省县多有上杭会馆,皆此业商人酸资所建”③。据弘治《泰和县 志》记载:“成化末年,有自福汀贩卖蓝子至者,于是州居之民, 皆得而种之,不数年,蓝靛之出与汀州无异,商贩亦皆集焉。”④ 据此,江西泰和的蓝靛种子来自汀州,其所产蓝靛因“与汀州无 异”,而赢得商贩的青睐,由此可见汀州蓝靛在全国染料市场的 声誉。因此,闽西人不但在当地种植,而且还到闽东北、浙南、 江西等地山区种植蓝靛。粤东北各县方志,如嘉靖《大埔县志》、 崇祯《兴宁县志》、康熙《程乡县志》等《物产》或《方产》的 “货之属”中,都有关于“靛”的记载,可见粤东北各县“靛” 的种植也较普遍,但较之闽西而言,稍显逊色。 康熙《宁化县志》引《通志》载:“蓝有三种:寥蓝,染绿; 大蓝,如芥,染浅绿;槐蓝,如槐,染青。”三蓝皆可作淀。“宁 ① 乾隆《汀州府志》卷八《物产》。 ② 民国《上杭县志》卷一O《实业志》。 ③ 民国《上杭县志》卷九《物产志》。 ④ 光绪《泰和县志》卷二《土产》。 191 有两种:马蓝,叶大,名大青;槐蓝,叶细,名小青。皆作淀。 别有甘蓝,亦大蓝之类”。据清人杨澜《临汀汇考》考证,汀州 各县的蓝均和宁化一样,有马蓝和槐蓝两种。靛的制作方法:掘 地作坑,以蓝浸水一宿,人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亦 可干收,用染青,其搅留浮沫,掠出阴干,谓之淀花,即青 黛也。① 烟草自明万历年间从国外传人中国后,很快就传播到各地。 据长汀黎士宏((仁恕堂笔记》载:“烟之名,始于日本,传于漳 州之石马。天、崇间禁之甚严,犯者杀无赦,今则无地不种,无 人不食。约天下一岁之费,以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