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充填采矿法在皖南某铜矿中的应用
聂世磊
摘要:皖南某铜矿针对顶板不稳固高品位高价值的难采矿体,通过对充填工艺的改进和采矿工艺参数的优化后,使采矿回采率由原来的75%提高到原来的现在的95%,同时采场支护成本也由原来的25元/吨下降为现在的22元/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充填工艺改进、 采矿工艺参数优化、良好经济效益
Talking about filling mining method in in southern Anhui a copper mine in the of application
Nie Shilei
Summary: in southern Anhui a copper mine for roof does not solid high grade high value of difficult mining body, through on filling technology of improved and mining technology parameter of optimization Hou, makes mining recovery rate by original of 75% improve to original of now of 95%, while mining field support nurse cost also by original of 25 Yuan/tons declined for now of 22 Yuan/tons. Achieved good economic benefits.
Keyword: filling technology, mining processing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nd good economic benefits
一、前言
皖南某铜钼矿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建成投产的安徽省八五建设的重点项目,由南昌有色设计研究院对该矿西矿带进行了一期、二期开采设计,采矿工艺为一步尾胶二步全尾砂的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在实际生产中对西矿带的矿体回采采用的是采场之间砌筑1.5~2米的毛石混凝土隔离墙,全尾砂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这种高回采率的采矿方法为该矿赢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针对该矿东矿带3#主矿体顶板不稳固的开采技术条件,实践证明西矿带的采矿方法显然已不能适应实际生产的要求。因而对原有采矿工艺和充填工艺的改进势在必行。
二、3#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
东矿带位于侵入体下接触带至孤峰组底界面之间,以3#矿体规模最大,矿体形态复杂,呈似层状,背斜转折端矿体呈鞍状翼部呈“椅状”,走向长573米,倾向延长130~160m(平均313m),厚度1.32~43m(平均11.74m),走向20°~70°,倾向SE,倾角2°~89°。在构造阶面(-100~-150m以上)部位,矿体倾角20°左右,构造阶面以下突然变陡至70°~80°。矿体上部厚下部薄,北部厚南部薄。25、44线矿体厚度、倾向延伸均最大。矿石平均含铜1.09%、伴生硫12.71%。单一硫矿石含硫20.85%。在铜硫矿体中,22、24~45线之间含富磁铁矿。 顶板多为高丽山组砂页岩,在其破碎地段将出现崩塌。底板多为坚硬完整的大理岩,较稳定。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三、采矿工艺的运用
针对3#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仍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全尾砂充填采矿法。采场垂直矿体走向布置,矿体宽12~ 15米,长为矿体水平厚度。采场间保留2.5~ 4米的连续间柱不予回采。采场靠近矿体上盘保留1~2米厚的矿壁。分层回采高度为3米,采场顶板采用锚网支护。实践证明,当采场第一分层还未回采结束时,采场顶板随带锚网大面积冒顶垮落,险些造成重大人身事故。采场里的爆落下来的矿石被覆盖无法回收。后来采用采场留有φ4米的点柱,把采场分为前后阶梯式回采,并且每次分层回采后,把采场充填接顶。这种采矿方法一是生产效率低,每天平均出矿50吨/d,二是矿石回采率低,因在采场留有点柱,并且每分层回采时采场顶板都需要大量的锚网支护,采场支护成本高。矿石回采率也非常低,由原设计回采率由75%下降至72%(见图1 改进前采矿工艺示意图)。
四、采矿工艺和充填工艺的改进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趋耗竭和紧张,矿产资源的价格也随着市场的供求情况而处于高价位状态,为了提高矿石回采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降低采矿成本,因而对原有的采矿工艺和充填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
首先采矿工艺上由原来的上向水平分层全尾砂充填法改为一步尾胶二步全尾砂充填的采矿方法。即将原来的采场采用条带式回采,将原来的采场宽12~15米和间柱3米划分为三个宽5~6米的条带式采场。先回采两侧条带式采场,分层回采完毕后立即进行1:6尾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