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在我国技职教育落实通识教育理念.PPT
* 四、通識教育理念與課程規劃—單一課程 (二) 「有價值的課程」之面向 B: (理論=經驗)的層面 將課程內容與學生自身經驗相互接軌 學生或許不愛演講課,但是喜歡與自身真實經驗相關的課程。 整合一般性生命經驗的通識課程 整合學生個人生命經驗的通識課程 將學生的專業背景用運到經驗 以服務學習型課程、政大學生獎懲規定改革為例 * 四、通識教育理念與課程規劃—單一課程 (二) 「有價值的課程」之面向 C: 經驗整合的層面 e.g.實施典範教育 -- 反思人生藍圖、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以典範人物的一生做為研讀的對象,透過檢視典範人物一生真 實經驗,使學生能反省、構作其自身的人生藍圖。這裡所關心 的是一生的人生藍圖,是以一輩子的人生為對象所刻劃出的藍 圖,它所包含的是一些可以觀照全局的原理原則。 * 四、通識教育理念與課程規劃—單一課程 (三) 「複雜多變世界的處遇能力」之面向 直接面對: 設計實施行動導向、問題解決導向的通識教育 一個以解決切身問題、整合真實經驗為導向的課程,最能使得學生積極參與。此外,強調通識教育的實踐面向將有助於整合各專業領域,因為現實的議題複雜,一方面它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加以解讀,另一方面,要解決現實問題也需整合各種方法及各種理論所帶來的不同視野,方可奏效。 以社區(含學校)問題之解決為主題的行動導向的通識課 程(含服務學習型課程) 整合專業領域實作活動的通識課程 連結在地資源的通識課程 * 四、通識教育理念與課程規劃—單一課程 (三) 「複雜多變世界的處遇能力」之面向 timely and timelessly – 培養基礎能力 * 四、通識教育理念與課程規劃—整體課程制度 從「有價值的課程」之面向談起 課程零碎化的問題 * 四、通識教育理念與課程規劃—整體課程制度 (一) 「有價值的課程」之面向 幾個增加課程整合度、系統性的建議 跨通識/專業的學習路徑 通識教育的目標不一定由正式的通識課程達成 國際交流課程抵免通識教育學分 服務學習活動抵免通識教育學分 人文、自然、社會專業基礎課程抵免通識教育學分 跨領域學程抵免通識教育學分 (某些)輔系、雙主修學分抵免通識學分 * 四、通識教育理念於課程規劃中之落實 全校課程地圖 建構大學生的學習導航工具--全校課程地圖,讓學生明瞭課程目標要養成學生什麼樣的核心能力,課程目標與目標之間系統如何融貫,讓學生的學習具有意向性、方向感,以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效果。在課程制度方面,規劃「跨通識 / 專業課程的統整性學習路徑」,做為全校課程地圖的映照。 * 四、通識教育理念於課程規劃中之落實 跨校資源整合 我國大專校院多為不完全大學,一校之通識課程通常遠遠無法落實通識理想。若可以多多利用區域資源,如多多承認學生於他校所修習的通識學分,或甚至認可社區大學的修課為通識學分,學生應可獲得更廣闊的視野。 * 通識教育作為大學教育革新的火車頭及平台。 我們的的學生或許談不上有學識,但是一定有個人生,因此一定有人生經驗。課程內容與人生經驗的適當結合,可以做為有品質的通識教育的基石及起點。 五、結論 敬請指教 林從一 cyberlin@nccu.edu.tw 通識教育理念與課程規劃 林從一 * 前 言 我們嘗試建構一個合理的通識教育理念的論述, 這個論述將使得通識教育理念具有「具體的課程規劃指導性」。 課程仍是通識教育理念落實的核心場域。 一個掛空的理念,不僅形成永遠的鄉愁,它也將 在實踐的過程中,造成理念與現實兩者之間的巨 大落差,這常使通識教育參與者產生挫折感或憤 世嫉俗的情緒。 * 我們也將談及我國大學校院的某些特性,它們 是通識理念在大學校院中落實時常須考量的因 素。 最後,我們也將建議ㄧ些落實通識教育理念的 課程規劃方式。其中一些或許可稱之為「狂 想」, 因為它們與既有、常見的建議相當不 同,而同時它們可以激發較多的想像。 前 言 * 三個通識教育的核心概念 主體性之建立 追求有價值的人生 避免為成單面向的人 (one dimensional man) 複雜而多變的世界之處遇能力 一、通識教育理念 * 人的主體性要素之一是自主判斷。越能實現自主判斷的人越具有主體性,越不能主動「回應」而只能被動「反應」的人,越喪失其主體性。自主判斷能力主要體現在反思能力,不具有反思能力的人,隨物牽引,不能自主。 以學生為本位的教育思考 (一)主體性之建立 * 從「培養反思能力」的角度刻劃人的主體性,可以因之掛連到「自由」這個概念上。 通識教育的一個重要根源是libe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