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试验中学新课程开设方案I说明.DOC
山东省实验中学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为全面科学地规划和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山东省实验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一、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
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学科课程准(实验)》和《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立足我校实际,在总结和继承我校优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基础上,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学校新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验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l、全面实施并验证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与实验教材,为课程方案和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建设性意见。
2、立足我校实际,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为新课程方案在全省、全国推二提供有益经验。
3、提高学校研发与管理课程的能力,开发多样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以校为本、联校开发与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形成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4、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鲫教学方式的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5、探索和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与教学水平监测体系,为我省制定
2007年新的高校招生政策提供建议。
6、全面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我校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建立一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优秀师资队伍。
三、实验工作的基本原则
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l、实事求是的原则。我校作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定点联系学校,既要全面实施并验证新课程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与实验教材,又要为全省、全国新课程的推广提供经验。因此,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反映实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开拓创新的原则。新课程实验是一项需要边实践边探索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样板可以参照,必须坚持开拓创新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实验工作中的自主权和首创精神,切实做到“以校为本”,在实践中大胆改革,积极进取,勇于创造和探索先进经验。
3、科研引领的原则。新课程实验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坚实的教育科研支撑。学校要在充分借鉴教育研究部门及我省新课程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激发和调动广大教职工实验新课程、研究新课程的积极性,形成以校为本的研究机制,积极探索我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形式。
4、通力合作的原则。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争取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共同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实验工作的直点和难点
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l、创造性的编排课程,形成科学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人性发展,层次多、选择空间大的课程编排方案。课程编排既要符合国家课程要求又要体现学校实际和学校特色。
2、重视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尤其要选修II(校本教材)课程的开发与设置。要提高学校建设课程、实施课程和管理课程的能力,建立符合实际、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
3、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是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共23个必修学分,占20%的总必修学分。综合实践课相对于学科课程在活动管理上和落实上难度较大,因此要重视研究,加强落实,着力开展好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及相关学分认定工作。
4、重视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形成;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大力改革教学常规,制订实施基于模块的个性化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学生个性化选课和选课指导制度,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管理制度。
5、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新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6、建设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与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重视和加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组织和鼓励广大教师密切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富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如图2所示.PPT
- 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图中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相似的.DOC
- 如饲养鲢鱼鳙鱼苗.PPT
- 妙探寻凶答案问题六答案5月3日-2008至2009年伊利沙伯中学旧.PDF
- 妙笔生花仿写.PPT
- 姓名:黄柏旭2C题目:乒乓球又圆了有一天小狗和小猴子在放学后去.PDF
- 姓氏对对碰小三至小六.PPT
- 娩状黄姑鱼的早期发育研究.PDF
- 婴-沟坝国小.DOC
- 嫉妒性别差异的进化心理学理论与实证研究Ξ.PDF
- 岸基供电系统 第4部分:工频电源.pdf
- 人教版八下英语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_测试卷.docx
- 热带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木薯.pdf
- 草原防火阻隔带建设技术规程.pdf
- 渔用气胀救生筏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大练兵语文试卷.docx
- 食品安全-花椒籽油 (2).pdf
- 2025年海博思创分析报告:储能集成“小巨人”,国内外业务进展可期.pdf
- 地理标志产品 宽城板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