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最新指导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动症最新指导方案

多动症是非常容易被误解的疾病。孩子调皮好动,不守纪律,常被老师和家长认定是得了多动症。实际上,真正的多动症/注意缺陷是一种脑功能障碍,与大脑中的前额叶、尾状核、胼胝体以及多巴胺的分泌都显著相关。无论是欧洲通用的精神病诊断标准ICD-10,美国精神病诊断标准DSM-V,还是我国的诊断标准,对多动症的外在行为表现的描述有很多是一致的。网上有非常多的诊断标准,基本都过于简化,容易让人把有多动行为的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   下面是最新修订的美国精神病诊断标准DSM-V中对多动症的诊断标准。必须A—E 都 满 足,才是多动症:   A.一种持续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状态,影响功能或发育,具有以下(1)和/或(2)特征:   必需≥下列症状中的6条,持续时间6个月,?症状与发育水平不相称并对社会和学业/职业活动带来直接的不良影响。   这些症状不只是对立行为、违抗、敌意、或不理解任务和指令。对于青年和成人(≥?17岁)至少应有5条症状。   1、注意缺陷症状   a.经常不能注意细节或经常在学校、在工作或在其它活动中犯粗心的错误(如,忽视或漏掉细节,工作不精确)。   b.在完成任务或活动中,经常维持注意困难(如,在演讲、谈话或长篇阅读)。   c.当和别人直接交谈时,经常似乎没有倾听(如,即使环境并没有明显干扰也经常走神)。   d.经常不能遵守指令,并且不能完成功课、家务或工作(如,刚开始工作很快就分心并且容易转移目标)。   e.组织任务和活动经常有困难(如,维持任务顺序困难;乱放物品、材料;工作组织混乱;时间管理无序;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f.经常回避不喜欢或者勉强从事需要维持脑力的活动(如,学校活动或家务;对于青年或成人来说:准备报告、完成表格、阅读长篇文章)。   g.经常丢失完成任务或活动必须的物品(如,学习材料、铅笔、书本;工具、钱包、钥匙、书面作业、眼镜、手机)。   h.无关刺激经常容易引起分心(对于青年和成人可以包括无关想法)。   i.经常忘记日常活动(如,家务、跑腿;对青年和成人包括回电话、付账单、赴约会)   2.?多动/冲动症状   a.经常扭动不安、坐卧不宁。   b.常在需要安坐的场合难以控制(例如,在教室、办公室或其它工作环境或需要坚守的环境经常擅离职守)。   c.在不适宜的场所经常奔跑和攀爬(注,青年或成人可限于不安感)。   d.经常不能安静地玩耍或从事休闲活动。   e.经常不停地“活动”,似“有发动机驱动”(如,在餐馆、会议场所,时间稍有延长就坐立不安,不能与大家同步)。   f.经常说话过多。   g.经常他人问题还未说完,就急着回答(如,接话茬、插话)。   h.经常不能等候(如,排队)。   i.经常打断或干扰别人(如,粗暴插手于谈话、游戏或其他活动;未经许可随便使用他人物品;对于青年和成人包括干扰或插手别人正在做的事)   B.症状出现在12岁之前。   C.症状出现在两个以上的环境(如在学校、家庭、餐馆、课外班、图书馆等)。   D.症状明显地影响了社会、学业和职业功能。   E.症状不是由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引起;也不能由其它精神障碍来解释(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分离性障碍、人格障碍、物质依赖或戒断)。   看到这些描述,大多数老师、家长都会很吃惊,因为很多孩子都会在一定的年龄或情境下表现出其中的几条。例如忘带作业,不听指挥,说话过多,等等。很多的孩子都会有一些多动行为。因为孩子好奇心强,易冲动,自控力差,社会经验少,但是,偶尔表现出多动行为或经常表现出某一种多动行为,并不意味着就是多动症,千万别随便给孩子贴标签,更不要随意诊断、治疗。   首先,家长要注意千万别贴标签、误诊。真的生理原因为主要因素的多动症与只是具有一些多动行为,只要家长细心,是能够辨识出来。真的多动症任何情境下都多动。有的孩子写作业不专心,玩游戏,或拼乐高能专注半小时甚至一两个小时,这就不是多动症。有的孩子在家里淘个不停,在陌生环境很乖觉,这也不是多动症。曾经有一个九岁的男孩被妈妈带来求诊,是学校老师建议去医院查查是否多动症。据老师反映,课堂上走神,玩铅笔盒等小动作不断,他是刚转入这所寄宿学校不到三个月,生活老师也反映,在宿舍里不能安静待着,有时拿同学的毛巾等主动挑事,跟同学处得不好,在我们坐下来的前二十分钟,这个男孩一直比较僵硬地以同一姿势坐在椅子上,但他的手在不停地搓椅子垫,擦把手,脚在蹭或轻踢椅子腿儿,确实一刻没闲着,二十分钟后熟悉了,这个孩子特别爱说,也特别能说,语言逻辑性和用词的精炼虽不够好,但他特别想表达,说到高兴处,站起来在屋子里一边走一边东摸摸,西碰碰。我问他妈妈,孩子在家里什么表现,他妈妈说,在家里他有时能一个闷头儿玩一上午积木,也不出声,连水都不喝,有时候兴奋起来也说不停。另外,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