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误诊原因研究
6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误诊原因研究【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的临床特点及误诊为肺结核的原因,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6例误诊为肺结核的DPB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主要症状为长期咳嗽、咳痰及气促,均合并有慢性副鼻窦炎,胸部影像表现主要为两肺弥漫性散在分布的颗粒样结节状或粟粒状阴影,肺功能检查结果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低氧血症, 6例均被误诊为血型播散性肺结核,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效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病情好转明显。结论:误诊原因主要是对DPB缺乏认识,以及DPB与肺结核在临床表现与胸部X线影像表现相似。对诊断为血型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且痰抗酸杆菌阴性时,结合临床表现应考虑到DPB。
【关键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误诊;肺结核
【中图分类号】R4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096-02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是以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主要病变区域的特发性、弥漫性、炎性和阻塞性气道疾病。由于炎性病变弥漫性地分布并累及呼吸性细支气管壁的全层,故称之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由于DPB与肺结核在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影像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容易被误诊为肺结核。我所自2007年1月至2010 年12月共诊治被误诊为肺结核的DBP病例6例,现就其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以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2~71岁,平均(45.2±16.3)岁。确诊时病程5~30年,平均(9.1±7.6)年。6例均有鼻窦炎病史或慢性鼻塞、流鼻涕病史。
1.2 临床表现:6例病例均有咳嗽,其中咳痰,咳白粘痰2例,黄脓痰4例,气促3例。咳嗽、咳痰症状一般比气促早出现数年,最早者达21年。消瘦,纳差,乏力2例,发热2例。肺部湿性?音6例,哮呜音3例,桶状胸4例,杵状指5例,紫绀1例。
1.3 X线表现:所有患者都进行胸片和胸部CT和HRCT检查,胸片表现为两肺弥漫性播散性小结节及粟粒样阴影5例,环状、蜂窝状或双轨状阴影2例,散在模糊小斑片状阴影3例。胸部CT 表现:①两肺弥漫性小结节及粟粒样影伴树芽征、阴影分布不均匀,密度不均,边源模糊无融合,以双中下肺较密集5例。②细支气管双轨征和小的环状或蜂窝状阴影3例。③小斑片样实变影,阴影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边缘模糊2例。④密度较淡的磨玻璃样小斑片影1例。⑤胸膜增厚粘连或伴少量胸腔积液2例。6例患者做鼻窦照片或CT检查结果均有慢性炎症表现。?
1.4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46~12.8)×109/L,平均(6.7±4.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3%~87%,平均63%±16%,血红蛋白62g%~113g%,平均84g%+21g%。血沉36~79mm/h,平均51±12 mm/h 。痰普通菌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2例,肺炎克雷白氏1例,痰真菌培养连续3次培养出白假丝酵母菌1例。结核病相关检查:结核菌素试验弱阳性2例,阴性4例。血抗结核抗体试验阳性1例,阴性5例。4例患者做痰结核PCR试验均为阴性、6例患者痰涂片及培养抗酸杆菌均为阴性。
1.5 肺功能检查:6例患者均做肺功能检查,结果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46%~59%,平均49%±6%,。血气分析:PH7.33~7.51,平均:7.38±0.21,PO2:48.8~69.3mmHg,平均57.6±8.4mmHg,PCO2:31.7~54.2mmHg,平均43.4±9.9mmHg。
2 结果
2.1 确诊与误诊:根据日本厚生省1998 年第二次修订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临床诊断标准[1],本组6例均符合诊断标准。本组6例外院误诊为肺结核转我院5例,我院误诊为肺结核1例。误诊时间15天~3年,平均0.9±1.2年,误诊为血型播散型肺结核4例,血型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2例。在误诊为肺结核之前5例曾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3例曾被误诊为支气管扩张症。
2.2 治疗及转归所有病例在起病时及病程中均经过多种抗生素及其他措施的治疗,误诊为肺结核后进行过抗结核治疗,用药时间5天~3年,平均用药时间0.4±0.9年,用药方案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其中5例在外院即开始应用抗结核药物,1例为入院后开始用药,但病情始终不能缓解或逐渐加重。确诊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后 6例进行了系统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使用罗红霉素4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