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兰香》语言特色研究
《林兰香》语言特色研究摘要:《林兰香》产生介于《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存在着较大的艺术价值。本文分析了《林兰香》语言的艺术特色,进而能够对《林兰香》这部小说价值做深一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林兰香》;语言;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70-02
《林兰香》产生于清朝康熙中后期,介于《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作者化名“随缘下士”,其生平及真实姓名均无考。《林兰香》继承了《金瓶梅》等世情小说的语言风格,并对后世的世情小说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林兰香》用生动活泼语言风格将明代巨族耿家百年兴衰娓娓道来,通过形形色色不同阶级的人物使读者感受到了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本文就仅从其语言入手,试析其中独特的三个艺术特色。
一、贴切的口语化
所谓世情小说,就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林兰香》作为一部优秀的世情小说,在语言运用上必然是贴近现实的。作者在人物对话方面,用大量口语化的语言来描写世俗化的内容,进而还原明末清初社会的日常生活和老百姓的生存心态。方言词汇、叠词、俗语等大量口语化的语言的运用,使读者能够深切体会到说话人的喜怒哀乐,有如身临其境。俗语一般短小精悍,拥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并且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一直备受老百姓喜爱。读者们在阅读《林兰香》的过程中,往往可以通过俗语的运用来了解人物语言中隐含的社会地位、爱憎、好恶等信息。如第三十八回燕梦卿死后,耿家的老妈子守夜时发生的一段对话。四位妇女的对话节奏明快,言语犀利幽默,她们语言粗俗却更加显得感情的真挚与淳朴。“好人不长寿,祸害几千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还不报,时辰未到”表达了对于燕梦卿的敬爱和对任香儿等人的厌恶;“黄梅不落青梅落”、“金砖何重,玉瓦何薄”、“好狗护三邻,好人护三村”、“我是上坟的羊,任凭他去了”体现出了她们虽然地位低下,但是同样显示出对于正义的追求,知恩图报的善良心理。“人心隔肚皮”、“太岁头上动土”从侧面表现了任香儿等人的心狠手辣,下人们敢怒不敢言的状态。短句具有清楚、简捷、明快的特点,《林兰香》中人物对话中也出现了大量的短句,使对话显得更加自然,贴近生活。如小说第二十回作者在处理燕梦卿与任香儿一段”随缘论”的谈话中,借燕梦卿之口将本身高不可测的哲学内容用短句的形式解释出来,显示了燕梦卿对于“随缘”的早已有了很深的见解,同时也使人物谈话更加贴近生活化的场景。
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描写
在人物语言方面,作品中不同人物的语言都有着不同的说话风格,或含蓄内敛,或泼辣犀利,可以说,《林兰香》以生动的人物对话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全书的重点人物燕梦卿为例,小说在第一回就明确表示:兰者何?燕梦卿也,取燕姞梦兰之意。从人物对话过程中,燕梦卿的语言无时无刻都透露出犹如“兰”的大方典雅的儒家风范,在燕梦卿身上,我们可以看儒家文化中对女性要求的所有美德。在十一回,耿家在燕梦卿获罪之时就已经为耿朗娶了妻子——林云屏,与燕梦卿的婚约自然早就解除。燕玉去世三年之后,燕梦卿得到朝廷的特赦,恢复了清白。面对上门为其作伐的全义与郑文,燕梦卿不卑不亢,有问有答,有理有据的表白了自己誓死捍卫贞洁的决心。回答丝毫没有拖沓累赘之嫌,并且还引用了北宫婴儿子的例子,北宫婴儿子出自于《战国策·齐策四》:“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可见燕梦卿学识的渊博和从一而终决心之强烈。语言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由此读者可以深切感受到一位标准的大家闺秀的行事风格,儒家以贞节烈女观念为核心的女性行为规范已经深入燕梦卿的骨髓,她是自觉地遵从,牺牲自己的幸福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惜。书中另一位大家闺秀宣爱娘,她没有像燕梦卿一样有着对于儒家理想的执著,反而对于什么事情都不甚在意,小说第一回就说“逢场作戏之宣爱娘”。如果说,燕梦卿的形象代表了儒家的严谨、执著,那么宣爱娘则有着道家的洒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小说中宣爱娘的语言也就显示出她潇洒灵动的性格。《孟子·滕文公下》一书中有:“以顺为本者,妾妇之道也。”出嫁后的燕梦卿,恪守妇道,一切以耿朗的利益为出发点,努力与其他几位夫人保持关系,顺从耿朗,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凡事隐忍,终于落下病根。宣爱娘在对话中提出“忍”的坏处,引用了明朝李鼎的《偶谭》中的“大道玄之又玄,人世客而又客。直至忘无可忘,乃是得无所得。”来劝燕梦卿用“忘”来面对这个复杂的家庭环境,追求内心的平静,语言中透露出浓厚的道学味。读者可以想象出她潇洒、无为的形象。又如她在小说第四十三回所说“至于我的为人,若说无一可愁,那有许多可喜?只是人生百年,所乐者有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