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油藏渗吸机理的分形分析-物理学报.PDF

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油藏渗吸机理的分形分析-物理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油藏渗吸机理的分形分析-物理学报

物理学报 Acta Phys. Sin. Vol. 62, No. 1 (2013) 014701 裂缝- 孔隙型双重介质油藏渗吸机理的分形分析* 12 2 1 2† 蔡建超 郭士礼 游利军 胡祥云 1) (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 成都 610500 ) 2) (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武汉 430074 ) ( 2012 年6 月25 日收到; 2012 年7 月12 日收到修改稿) 低渗透油藏常常伴随裂缝发育, 形成裂缝- 基质双重介质. 自发渗吸是低渗裂缝性水驱油藏的重要采油机理, 有 顺向和逆向两种渗吸方式. 基于基质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 引入分形几何对裂缝性双重介质渗吸机理的判据进行了 改进, 建立了渗吸机理的分形判据模型, 并进一步推导了结构常数的解析表达式. 结果表明, 渗吸机理的判别参数是 基质孔隙度、高度、孔隙分形维数、流动迂曲度、最大孔隙直径、界面张力、油水密度差以及接触角的函数. 改 进后的判据模型与现有结果一致. 最后绘制了判别渗吸机理的图版, 为利用表面活性剂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提供 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双重介质, 自发渗吸, 渗吸机理, 分形 PACS: 47.15.−x, 05.45.Df, 47.55.Nb DOI: 10.7498/aps.62.014701 及采收率均存在重大差异. 两种渗吸机理的相对重 1 引言 要性依赖于边界条件和重力与毛细管力的比值, 由 −1 12 低渗透储层是我国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 Bond 数的倒数表示, NB , 即 : 通常, 低渗透储层孔隙度较低, 渗透性较差, 且伴 N −1 C σ √ϕ (2) 有裂缝发育, 形成裂缝- 孔隙型双重介质(即裂缝、 B ∆ρgH K 基质双重孔隙系统). 自发渗吸是低渗透裂缝性水 −1 驱油藏的重要开采机理 1−8 . 渗吸驱替过程是毛 式中C 为结构常数. NB 反映基质渗吸过程中毛 细管力、重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重力P 与 细管力和重力贡献的相对大小及渗吸的物理机 g 313 12 −1 基质高度H 和油水密度差∆ρ 有关, P ∆ρgH . 理 . Schechter 等 指出NB 较大时, 毛细管 g 单根毛细管的毛细管力P 4σ cos θ λ (σ 为界面 力起支配作用; N −1 趋于零, 则重力起支配作用, 并 c B 张力, λ 为孔隙直径, θ 为接触角).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