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陵县双季晚稻武运粳19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南陵县双季晚稻武运粳19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摘要 介绍了武运粳19号的特征特性,从播种、种植、施肥、灌水、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栽培技术,以提高其栽培水平。
关键词 武运粳19号;双季晚稻;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安徽南陵
中图分类号 S511.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090-01
武运粳19号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一个早熟晚粳新品种,原名武运2394,系用春江一号、武香粳9号以及9520复合杂交育成,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南陵县于2009年引进作双季晚稻试种。6月24日播种,7月20日移栽,11月12日收获,全生育期141 d,单产达8 745 kg/hm2,比对照品种M1148(7 632 kg/hm2)增产1 113 kg/hm2,增幅14.58%;在南陵县三里镇双河村大面积稻田种植,6月20日播种,11月12日成熟,全生育期145 d,单产7 230 kg/hm2;在弋江镇钟塘村种植,单产达9 051 kg/hm2。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在当地种植。因其品质较优,出米率较高,2010年秋季收获后,市场价格达2.56~2.60元/kg,比国家保护价高0.66~0.70元/kg,比一般粳稻收购价高0.04~0.06元/kg,深受农民欢迎。
1 特征特性
1.1 主要农艺性状
武运粳19号在南陵县作双季晚粳种植,全生育期141 d,较对照M1148迟7 d,较大面积种植的对照武运粳7号迟3 d。株高85 cm,穗长14.6 cm,株型紧凑,叶片直立,叶色深绿,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前期分蘖快,长势繁茂,成熟期转色好,茎秆粗壮,抗倒性强。总叶片数15.5叶左右。分蘖率和成穗率均较高,在茎蘖苗114万株/hm2的条件下,最高茎蘖苗达437.4万株/hm2,分蘖率达283.7%,成穗率达83.95%。每穗总粒数115.4粒,实粒数106.1粒,结实率达92.1%,千粒重28.5 g。谷粒椭圆型,充实度好,颖尖无芒[1]。
1.2 米质
据介绍,2007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整精米率62.4%,垩白粒率24.0%,垩白度4.7%,胶稠度80.1 mm,直链淀粉含量16.2%。米质理化指标达到三级优质米标准。米饭适口性好,具有清淡的茉莉花香味。
1.3 抗性
该品种基部节间较短,茎秆粗壮,坚韧有弹性,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白叶枯病抗性1~3级,穗颈瘟抗性2级,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最高丛发病率38.9%(感病对照平均丛发病率70.5%)。
2 栽培技术
武运粳19号穗型较大,粒重较高。因此,要取得高产,应根据其品种特性,前期保证有足够的基本苗,后期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充分发挥其穗型偏大优势[2]。要实现作双季晚稻7 500 kg/hm2水平,应采取“施足基肥,确保苗数,前期促早发,中后期攻穗大粒重”的栽培策略。
2.1 适时播种
根据南陵县双季晚稻安全齐穗期和早稻收获让茬时间,移栽秧和抛秧,均应在6月20—25日播种,大田用种量约为90 kg/hm2。移栽秧秧龄不超过30 d,软盘育秧不超过25 d;机插秧不超过20 d,并用烯效唑或多效唑处理秧苗。
2.2 合理密植
武运粳19号在江苏等地作单季稻栽培,改作双季晚稻后,其全生育期缩短,因从播种到安全齐穗期间隔时间较短,为了充分利用盛夏高温应合理密植[3]。适宜的行株距为16.7 cm×16.7 cm或13.3 cm×20.0 cm(36.0万~37.5万穴/hm2),抛秧栽培密度为36~45穴/m2(36.0万~45.0万穴/hm2),机插秧密度不低于27.0万~30.0万穴/hm2。
2.3 合理施肥
武运粳19号因其产量潜力大,作双晚栽培,共需要纯N 240~270 kg/hm2、P2O5 75~90 kg/hm2、K2O 180 kg/hm2(N∶P∶K=3∶1∶2),通过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化肥及土壤供应,满足植株对养分的需求。氮肥运筹的最佳比例为基肥∶蘖肥∶穗粒肥=5∶3∶2。首先应施足基肥,施用配方肥(17-10-18)375~450 kg/hm2,返青分蘖肥施尿素150 kg/hm2、钾肥75 kg/hm2,根据叶色和苗情施穗粒肥,施用尿素75~150 kg/hm2、钾肥30~45 kg/hm2。抽穗前后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同时进行根外追肥[4]。
2.4 科学用水
前期浅水插秧,寸水返青,浅水促进分蘖,接近高峰苗时将田晒透,以控制高峰苗,达到群体适宜,个体粗壮,把高峰苗控制在450万株/hm2;后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尼尔森IQ:2025年零售渠道变革-破局增长报告.pptx VIP
- 智能烟厂规划方案-最新版.docx VIP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持影像设备市场发展白皮书.pdf VIP
- 循势演进 重塑增长:2025中国快消市场发展趋势.pptx VIP
- 循势演进 重塑增长——2025中国快消市场发展趋势报告.docx VIP
- 工厂智能化设计规范.pdf VIP
- 企业工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docx VIP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变阻器》赛课课件.ppt VIP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九年级物理《变阻器》教学设计.doc VIP
- 2025届高考物理复习:经典好题专项(动态平衡问题)练习(附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