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疆地区冬小麦雪腐汇
北疆地区冬小麦雪腐、雪霉病害春季管理技术
(建议稿)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新疆综合试验站
新疆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新疆农科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
2009年冬季北疆地区降雪量大,有些地区麦田积雪深度达到60cm。2009年北疆地区冬小麦播种期普遍偏晚,据冬前苗情调查北疆伊犁州直、昌吉州和塔城地区冬小麦一类苗占20%左右,二类苗占46-57%。一、二类苗的比例比去年降低6-15个百分点。专家预测春季麦苗返青期冬小麦雪腐、雪霉病的发生面积广、发病重。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冬小麦春季防治雪腐、雪霉病的管理技术,供实施参考。
一、症状
这两种病害的症状共同点是叶片、叶鞘和根在积雪下腐烂死亡,状似开水烫死,病害在积雪期间不断蔓延,至春季积雪融化时达到高峰。病苗上有白色至灰白色菌丝体。其不同特点是,雪腐病在病苗叶片、叶鞘、茎和根部的组织上常有灰白色松软菌丝体,并散生有灰白色至茶褐色成熟度不一的小菌核,肉眼可见许多小黑点,小米粒至芝麻粒大小不等。雪霉病在病叶和叶鞘枯死处可见玫瑰色霉状物,病株心叶和病叶卷曲处亦可见玫瑰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座,但不产生菌核。
这两种病在新疆通常混合发生。如以雪腐病为主的麦田,常成片死亡,缺苗断垅,雪霉病则零星散生。若以雪霉病为主,虽造成麦苗大量死亡,但并非成片缺苗断垅,而是病、健株以不同比例相间并存。
二、侵染循环和发病条件
1、侵染循环
雪腐病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夏。菌核在低湿积雪条件下萌发产生菌丝直接侵染麦苗根、根茎、叶和叶鞘等部位。另外,在秋冬之交降雪前的低温时期,菌核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子孢子,成熟后的担子孢子飞散侵染幼苗。病害在积雪覆盖下扩展蔓延,造成病苗腐败枯死。春季积雪融化后,随气温和地温不断升高,病菌停止活动而形成菌核,混入土壤中越夏。
雪霉病菌丝主要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夏,成为秋苗的主要侵染来源。此外分生孢子也可侵染健康且完全成熟的麦穗而使种子带菌。病菌菌丝能从气孔、芽鞘角质层侵入,但多数是从胚根鞘的自然伤口侵入,病害在冬、春季低温积雪条件下扩展蔓延。
2、发病条件
雪腐病菌性喜低温,其生育最适温度为5-15℃(-5-23.5℃),多湿和遮光能促进菌丝发育,干燥和光有利于形成菌核。而雪霉菌丝在4.3-30℃间都能正常生长,但在低温高湿时菌丝体生长要比后期快好几倍,当相对湿度低于60%,菌丝体即可自行消失。因此,早春融雪期间的温、湿度条件均可满足这两种病菌生长发育的要求。所以,在积雪量大(厚度在30以上)、积雪时间长(100天以上),积雪前降雨、麦田潮湿、连作、地势低洼、早春低温融雪缓慢,均可导致病害严重发生。此外,感病品种、播种过早受侵染的时间延长、播种太晚幼苗纤弱,抗病能力差,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三、应急管理技术
1、及时破雪
早春在麦苗不受冻害的情况下,可尽早破冰,使麦苗见光、透气。
在降雪量大的地区,为提早和加速积雪融化,可采取人工破雪。人工破雪时期应在积雪融化后期为宜,以防止因为春季温度不稳定,形成融雪结冰,造成雪腐、雪霉病害发生和冻害。人工破雪时间一般在3月15日左右,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调整。
(1)冬前弱苗地块,机械破雪追施返青肥;对旺苗和壮苗地块只进行破雪。
(2)畜力拉树枝把破雪。
(3)有条件的地区人工撒干砂等。
(4)对田埂北面、阴坡、树下麦田要重点破雪。
2、春耙提温
早春融雪后应及时进行春耙,提高地温,降低湿度,促进麦苗生长。应将耙出的病残体集中于田外烧毁处理。
早春中耕耙地不但可以保墒、提高地温、促进麦苗生长发育,提高麦苗抵抗病害和倒春寒的能力。还有抑制盐碱、消灭杂草,有利土壤微生物活动等作用。春耙的时间,北疆在4月初。要根据土壤种类、墒情、苗情区别对待,应做到以下几点。
(1)适墒耙地。一般开春后地表开始发白耙地为宜。新疆春季升温快,蒸发强烈,合墒的时间很短,一般仅3~4天,这是一项突击任务;一块条田因如土壤干湿不一致时,可采取“(先)人耙点,马耙片,(然后)机耙全面”。
(2)用铁制之字耙。耙深3~4厘米,耙地方向以横耙或斜耙为好,不能用机械耕地的可采用人工春锄。
(3)麦田耙地1~2次。低洼盐碱地土壤水分多、地温低,耕地时间要早,需耙2~3次,每次间隔3~5天。土壤水分不足的旱薄地,一般不提倡早春耙地或中耕松土,而应用镇压器把地压实,减轻风蚀跑墒。
(4)耕地深度应因苗进行,弱苗根少,中耕宜浅,防止伤根伤苗。对群体较大的麦田,要深耕断根控制春季无效分蘖和群体发展。
3、药剂防治
在早春化雪时可用40%信生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喷雾;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药剂防治,以防病害进一步为害。
四、预防技术
1、农业措施
(1)实行轮作,避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