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如何使用中职语文教材中插图几点思索
对如何使用中职语文教材中插图几点思索摘要:在职校文化课的教学上,在教育教学的方法、技巧,对教材的处理上,还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下面我仅就我任教的语文学科在教材上配有的插图的处理上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希望与大家一起进行交流。,笔者将就插图运用的原则、方法、效果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材插图思考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前的职业教育开展教学面临不少困难,不少人都在积极地思考。不可否认,这其中有大环境的影响,有政策导向导致的社会认同感、招生素质“双差”及学生主观学习愿望不强等因素对职业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影响;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教学上,特别是在文化课的教学上,我们是有问题的,在教育教学的方法、技巧,对教材的处理上,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下面我仅就我任教的语文学科在教材的处理上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希望与大家一起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教学,要讲技巧,尤其是素质教育,更强调要赋予学生感性的认识,遵循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要让学生学得好、记得牢,在教学时,教者就需要有意识地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方面、高强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乐学中学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不少教师煞费苦心,大量收集整理资料,有条件的教师甚至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做法当然是可行的。其实,有时也不必那么费事,书上配有的插图,只要我们运得好,一样可以收到极好的效果。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各科的教材在编著上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教材中的插图大大增加了。笔者进行了一个统计,在我校现在使用的高教版的语文教材第三册中,共有各类插图19幅。值得注意的是,先前的教材却几乎没有什么插图,0比19,这个比例实在是太大了。它传递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那就是教学必须遵从学生的学习实际,遵从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要在教学中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教学当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大量增添插图与在教材中大量选用文质兼美的、极富时代气息的诗歌、散文实际上体现的都是同一种思想。
纵观教材中所选插图,有的构图精美,有的意蕴深远;有的色彩绚丽,有的则又清新质朴,可谓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是编著教材的人精心挑选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其实很多情况下学生比老师更留意书上的插图,这符合心理学规律。我们的学生总是先接受那些最容易的、直接作用于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的刺激。我们教师没有理由漠视这种现实,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顺藤摸瓜”,围绕插图观察捕捉,将学生“导”入图中,“导”入文中,“导”入意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最大限度让插图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而不是停留在单纯的说教层面。
用书上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用好了书上的插图,在教师而言,有时候甚至可以为整个教学活动找到突破口。在此,我仅举《都江堰》(高教版语文第三册)一文中的插图来说明这一点。按照教学要求,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让学生透过对都江堰的山水风光的描绘,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的观点,体察李冰父子身先士卒,为民造福建设都江堰的业绩。都江堰很多同学是没有去过的,究竟它是怎样一个伟大的工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心中是一片迷惘。要让学生凭空去感受都江堰工程的伟大并进而体察李冰父子的为民造福的业绩,着实也难为了我们的学生,这也不符合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显然,对都江堰工程缺乏感性认识是教学必须要解决的难题。教学需要找到突破口。这个突破口不在于带领学生一趟都江堰,如果那样来开展教学,那可就是一个笑话了。何必那么费事呢,找书上的插图就行了。在教材上,编者画出了都江堰工程的构造示意图。在建筑专业上课时,考虑到他们的专业特点,我先让学生仔细看插图,然后再让学生到讲台上,边画示意图边讲解都江堰的功能。这一措施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因为当时的学生全是建筑专业的,对工程示意图很感兴趣,于是都积极地投入到看书中,纷纷以“专家”的眼光去看都江堰程的构造及工程原理,对都江堰工程也就有了认识。不少学生当场就感叹“都江堰工程太伟大了”“李冰真了不起”,“伟大”之感油然而生,这一教学难点就借助书上的插图轻易地解决了,随后的教学开展也就非常顺利了。
用好书上的插图不仅可以找到教学的突破口,事实上,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让书上的插图发挥其他作用。我们可以用它引出导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看《潮涌浦东》(高教版语文第一册)一文中的插图。该插图色彩绚丽,图中高楼林立,显出了磅礴的气势,展卷之下,浦东改革发展的大潮奔涌而来。教师以此图作导,一旦将学生“导”入图中,教学情境马上就有了;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加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