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字句堪寻味 火气深情俱往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常字句堪寻味 火气深情俱往矣

寻常字句堪寻味 火气深情俱往矣2012年9月5日,作家黄裳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 黄裳原名容鼎昌,曾在南开中学和交通大学就读。在南开中学,黄裳与红学家周汝昌、剧作家黄宗江是同学,其笔名“黄裳”在文坛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黄宗英以前是甜姐儿,黄裳的名字据说是“黄宗英的衣裳”。而黄宗英的哥哥黄宗江曾一本正经地说:“黄裳这个名字本来是我的,我到上海要澄清这件事。”后来毛尖在文章《老头儿开会》中记上海黄裳研讨会所见:“黄宗江先生开门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在座还有比我更老的老头,然后,忙不迭地抖料,当年容鼎昌跟我说,唱戏得有个艺名,于是他帮我起名黄裳,可我觉得这个名字太过华丽,觉得还是父亲给的名字好,就没用。没想到,容鼎昌马上将黄裳收作自己的笔名,一用六十年。本来,我猜黄宗江先生的意思是想一次性终结黄裳艳说,可是,比他更老的老头、还有四个月就九十岁的谢蔚明先生才不管,抢过话头,黄裳分明是黄宗英的衣裳,怎么成了你黄宗江的衣裳?我们台下坐的,多是荤人,也都愿意相信那是黄裳一片冰心在笔名,再说了,钱锺书赠送的对联遍求善本痴婆子,难得佳人甜姐儿,当事人黄裳也没反对啊。” 1940年,黄裳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抗战胜利后,任《文汇报》驻渝和驻南京特派员,后调回上海编辑部,1949年任复刊后《文汇报》主笔。1950年调北京,担任军委总政越剧团编剧。1951年调中央电影局上海剧本创作所任编剧。1956年重回《文汇报》任编委。 抗战胜利后,黄裳在上海与汪曾祺、黄永玉结成好友。在黄永玉的回忆文章中,黄裳几乎无所不能:“黄裳那时候的经济收入:文汇报编副刊、中兴轮船高级干部、写文章、给一个考大学的青年补习数学、翻译威尔斯的《莫洛博士岛》(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是不是那时候?不清楚了)、出几本散文集,还有什么收入?伺候年老的妈妈,住房及水电杂费,收集古籍图书,好的纸、笔、墨、砚和印泥……还有类乎我和曾祺的经常的食客们……他都负担得那么从容和潇洒。黄到底有多少本事?记得50多年前他开过美军吉普车,我已经羡慕得呼为尊神了,没想到他还是坦克教练!” 黄裳著作等身,涉猎甚广。九十岁以后,依然著述不断,拥有许多粉丝。上海媒体人顾村言说:“老人是不简单,生于1919年的黄裳或许算得上写作界的一个奇迹——几乎每隔一两个月,这位90多岁的老人便有长文刊发于《东方早报》及其他报刊,笔底矫健老辣,且不断有新著问世——这样的高龄与这样笔力的文章,在中国当代写作界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董宁文:“满以为他能闯过这一关” 南京《开卷》主编董宁文与黄裳交往有一二十年。十多年前,董宁文曾邀请黄裳重游金陵,并陪他在南京走了一些地方。黄裳还经常给《开卷》赐稿,并为董宁文的《人缘与书缘》、《开卷闲话》写过序言,董宁文也为黄裳编过《清刻本》、《梦雨斋读书记》和《寻找自我》三本书。和很多人的感受一样,董宁文觉得与黄裳面对面交流总是比较困难,因为他的话非常少,如果读他洋洋洒洒的妙文,根本无法想象他平日里的少言寡语。董宁文说,自己与黄先生每次交谈觉得还不错,印象深刻的是那次在从上海接黄先生来南京的汽车上,黄先生说了很多话,还不时听到他爽朗的大笑。 今年8月10日,董宁文去上海办事,在火车上收到上海友人发来的手机短信:“黄先生已出院,正在恢复中。”第二天上午,董宁文与黄裳的女儿联系上,十一时许如约到陕西南路黄裳寓所看望老人。进门后家人说黄先生还未起床,因昨晚看书迟了,睡不着,所以直到中午还躺在床上。董宁文说:等黄先生睡醒了再见吧。家人说没事,于是大家就进了黄裳的卧室。老人显得精神不错,面带笑容。董宁文还请黄裳在多本著作上签名。董宁文说,那天看老人恢复得不错,满以为他能闯过这一关。就在同一天,主持《上海书评》的陆灏还收到了黄裳在收到《猎人日记》样书后给他写的信,表示对这本书很满意:“得见《猎人日记》新版,极高兴。此本出版之速、印刷之美,大出意料。除作者像稍淡外,印制之美,皆未前见……” 王为松:《插图的故事》引领小开本风潮 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王为松曾见过黄裳两面。一次是约20年前,王为松所在的《语文学习》杂志要做一期为钱锺书贺寿的专辑,领导让他去采访黄裳和刚刚拍了《围城》的黄蜀芹导演。走进大楼,宽大的旋转楼梯给王为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他还跟一起去的同事开玩笑说,这楼梯三人沙发都可以横着抬上去,这才是大作家的家啊——等进了门,才知道屋内的尴尬。他们提了一串问题,黄裳多以一两个字作答。 还有一次,辽宁的出版人王充闾、俞晓群等人到上海,陆灏设宴招待,请了黄裳、钱伯城、鲲西、葛剑雄、陈子善等人。吃到七点多,大家谈兴正浓,一直默不作声低头吃饭的黄裳突然站起来,说:“我吃好了,你们继续谈吧。”大家有些诧异,黄裳说要回家看电视。当时正热播一部电视连续剧,他每天必看。 2006年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