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将学习兴趣贯穿语文课堂始终
将学习兴趣贯穿语文课堂始终课伊始,趣乃兴
以名人名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我用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来开头:“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的巨著,也是文学的巨著。鲁迅为什么如此推崇《史记》呢?让我们来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就可以知道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引用诗歌导入,引发学习兴趣。在学习《石钟山记》时,我引用朱德的一首诗歌导入:“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朱德同志曾用一首诗高度称赞苏轼三父子: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歌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这首诗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疑问:“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他们是谁呀?“诗赋”怎样“传千古”?“峨嵋”怎样共比高?同学们议论纷纷……我趁机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转入课文的学习。
用画面、视频导入,触发学习兴趣。图画属于直观教学的一种,教材正文前面有不少有关课文的插画,这些插图对触发学生兴趣、理解课文寓意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粤教版必修1的《清华园的荷塘》《地坛》,必修2的《毛泽东手迹》《苏轼手迹》《阿房宫图》,必修3的《黄山缘》,必修4的《鲁迅和他的〈阿Q正传〉手迹》《宝玉挨打》等等,在讲授课文之前,适当指导学生观看、分析,欣赏,可以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前,我选取《水浒传》连续剧中“沧州遇故”“接管草料场”“奋起杀敌”等精彩的片段播放给学生看,学生被影片中林冲善良、正直、勇敢、疾恶如仇的精神深深感染,从而对课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进行,趣乃浓
挖掘课文,提出质疑。在课文的深化学习中,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巧设问题,让学生从中寻求答案。如学习《祝福》时,我抓住作者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提问:课文在描写人物方面最成功的是对什么的描写?(学生答:眼睛)你能根据这些不同的描写以及人物不同遭遇分析人物的思想吗?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纷纷查找课文,表现出对问题的浓厚兴趣。
组织讨论,排疑解难。《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有一句话:“她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也就是说,使人不能不感到,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读到这里,学生很难理解,这段话很深奥,也很能考验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各抒己见,精彩纷呈。
结合课文内容,采用有趣的形式。如学习《故乡的榕树》,我给同学们唱一首费翔的《故乡的风,故乡的云》;学习《虞美人》,我给同学们唱邓丽君的《虞美人》;学习《花非花》,我唱《花非花》。同学们很少机会听到老师唱歌,老师的歌声也许不很动听,但学生肯定喜欢听,唱歌既能调动课堂的气氛,又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讲故事也是调动课堂气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中国古代有很多很美、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教师在教古文时可以适时插入一些故事,既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又丰富了课文的知识,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课已终,趣未尽
紧扣课文设计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学习《项链》后,我布置了一道课外思考题:想象当路瓦载夫人听到这个出人意料的消息以后会怎么样。第二天,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设想。有的说,路瓦载夫人听到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受不了这沉重的打击,顿时疯了!有的说,路瓦载夫人平淡地对待这个消息,她觉得,十多年都过去了,也不在乎它是真是假,反正过好以后的日子就行了。有的说,路瓦载夫人哭得象个泪人,佛来思节夫人也感到十分愧疚,最后将真首饰退回给路瓦载夫人,从此路瓦载夫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课后设疑,造成悬念。我将《廉颇蔺相如列传》分四个课时学习,在每堂课结束时,我提一个问题:蔺相如能否完璧归赵?渑池会上蔺相如如何智斗秦王?将相深仇如何解开、将相如何和好?他们和好后赵国的命运如何?这些问题都能激发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使他们怀着极度的好奇心在课后去探究、解决。
介绍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学习了《我与地坛》,我向学生推荐《史铁生散文》;学习了《荷塘月色》,我推荐学生看《朱自清选集》;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我让学生看《红楼梦》。俗语说:“好不如妙,妙不如迷。”通过逐步培养,循循善诱,激发学生以语文产生“好之,迷之,乐之”的情趣。
责任编辑 魏文琦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湖南省建筑工程劳动量定额、时间定额和主要施工机械台班产量定额.docx VIP
-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数学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pdf VIP
- 高处作业吊篮施工安全生产隐患识别图集.pptx
- 02S515排水检查井图集.docx VIP
- (46)--6.2.6 季胺碱的生成与霍夫曼消除反应.ppt
- 申瓯SOB-V600矢量变频器说明书.pdf
- (二模)石家庄市2025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数学试题卷(含标准答案).pdf
- TGDSS002-2018不锈钢管及双卡压式管件.pdf
- 电子邮件地址注册-邮件守门员.PDF VIP
- 2025年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