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崛起-大国角逐另一面镜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国崛起-大国角逐另一面镜子

小国崛起:大国角逐另一面镜子威尼斯这个小小水乡,何以能蝶化为中世纪末期的一代全球霸主,冠名“世界的珠宝盒”长达近六个世纪?荷兰这个北海堤岸的沼泽地,何以迅即变成了17世纪的海上帝国?瑞士这个操着四种不同语言,夹在阿尔卑斯山间的高山之家,如何避免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并在周边的强权中顽强地生存和发展?普鲁士这个曾经的欧陆边陲落后地区,如何经由铁血洗礼就统一了德意志,又是怎样的因素最后反而给世界带来了空前的灾难?身处欧洲北部的芬兰如何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定位自己,又怎样在西方列强与俄罗斯之间忍辱负重、不断壮大?长期被英国压制,人口外移最严重的爱尔兰,何以最终却成了21世纪的“翠绿之岛”? 这些都是我国台湾地区政治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张亚中教授,在其《小国崛起:转折点上的关键抉择》一书中抛出的“问题钩”。 “大国历史剧”的另一面 的确,在众人习惯将目光投向英雄豪杰与王公贵族主演的“大国历史剧”时,作者却锁定了这样一些地区性小国成长的道路,在追问他们生存与发展逻辑的同时,也触摸到了其崛起与隐没的谜底。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小国崛起不就是大国角逐的另一面镜子吗? 以威尼斯为例,早在“海权论”尚未声名远扬的时候,其就决定以大海为财富的源泉,通过大力发展海上贸易,力争以“商人共和国”的面孔亮相国际舞台。后来的历史演进也表明,正是这一战略抉择创造了威尼斯约600年的繁荣。再说荷兰。在17世纪的黄金岁月里,借助地理大发现的良机,首先让阿姆斯特丹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及开明的经济政策,一跃成长为经济重镇。而后,又趁着英、法及日耳曼民族经济尚未形成的良机,迅速创建了东印度公司,以全球第一个跨国公司的姿态抢占海外市场。再看瑞士。借三十年战争之所赐,在宣布独立以后,坚持中立的政策,正是多年来始终坚守这一战略抉择,瑞士得以远离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获得了巨大的国家利益。最后再来看芬兰和爱尔兰。冷战的硝烟刚刚散去,芬兰就牢牢抓住信息科技革命的机会,谋求更大的发展,单是一个诺基亚公司就为小小的芬兰带来了滚滚财富。而几乎与此同时,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爱尔兰审时度势,在明白了一个内部纷争的国家根本无法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目标之后,迅速与英国就北爱尔兰问题的争议达成了和平解决的共识,敞开胸怀迎接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大国崛起已不再仅凭“流多少血” 倘若,我们拿“科技革命”这块透镜去透视历史,就会发现,只有那些敏锐地迎接了科技革命浪潮的国家,才获得了历史的青睐,最终站到了大国角逐的领奖台上。据香港城市大学刘杨钺博士的专门研究,在18世纪中叶,英国作为当时的科学中心,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契机,从一个人口仅占世界2%的较落后的小国,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就崛起为世界头号强国。19世纪中叶,科学中心转移到欧洲大陆,是德国敏锐地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份额上升到了第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科学中心又转移到美国,为其战后至今保持世界第一的强国地位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沿着科技的通道重新审视历史,我们会发现,修昔底德认为“权力由斯巴达向雅典转移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根本诱因”确实存在。在罗伯特·吉尔平与乔治·莫德尔斯基所言的霸权更迭理论背后,也确实伴随着刀光剑影的流血争夺。这一切皆源于资源的有限性,源于国际关系的“零和博弈”。历史在发展,时代在演进,当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告别丛林生存中你多我少的“零和博弈”,当科技、经济、文化较量都走向国家战略对垒的前沿阵地后,大国崛起是否已不再仅凭“流多少血”来裁定,转而要用“有多少脑”来考量了。 如果这一判断合理,那么,它就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富国与强军的内在逻辑,重新思考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机遇。而非一讲大国崛起,不是搬出西方理论家的“霸权更迭理论”,翻唱一下战争崛起的论调,就是高谈我们多么热爱和平。事实上,从学理上论证大国如何可以和平崛起与阐述我们多么热爱和平可谓同等重要。 对此,杰弗里·赫雷拉在其著作《技术与国际体系变迁》一书中,就有类似的观点。在他看来,科技才是国际体系变迁背后的根本动因,也只有紧紧抓住科技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大国的和平崛起。具体而言,这一趋势发生在二战之后,战后日本与德国的再次崛起就没有再搞武力扩张,特别是日本,从废墟中站起来时所依靠的是科技与教育,30年时间即发展起一大批世界一流企业,靠顶尖创新科技傲立全球。与此相反,苏联却因盲目推行的扩张战略、积重难返的计划体制、歇斯底里的军备竞赛等,终于导致与信息科技革命的趋势背道而驰,在国力衰落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这一切都说明,在当今世界,以往攻城掠地般的武力征服正在逐渐让位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隐形较量。曾经靠军事强力去主宰世界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依赖科技与文化的力量来赢得世界的时代正在降临。这就是时代大趋势,是我们认识大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