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寻草》自序(明)谭元春.pdf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秋寻草》自序.(明)谭元春      予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结束凉而不燥。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 于绽衣洗钵也[1]。比之夏,如辞贵游而侣韵士于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而露 英雄于夜雨疏灯也。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 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后人未尝有悲而 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予悲夫悲秋者也。   天下山水多矣,老子之身不足以了其半[2],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3],徘徊 难去。入西山恍然,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然则予胸 中或本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   予乘秋而出,先秋而归。家有五弟,冠者四矣[4],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 及。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诞 先曰:“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      注释:   [1]绽衣:破衣。[2]老子:自称,犹“老头”。[3]湫(qiū):空洞、深潭。[4] 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人礼,结发戴冠。      本文选自《谭友夏合集》卷二十三。自宋玉《九辨》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以 来,文人多作悲秋之诗。谭元春在这篇自序中却指出了秋天与春、夏、冬相比而独具的清 澹特色,认为游人要“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不能一味摹仿宋玉“悲秋”的情 调。从而也说明了自己的诗是在游览秋色中得于“胸中”的产物,而不同于得于“纸上” 的悲秋之作。这也反映了作者为文注重性灵的主张。      ,   

文档评论(0)

masterchief2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1410134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